家中萌娃半夜突然耳痛,哭闹不止,此时很可能是儿童急性中耳炎。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很担心,怕中耳炎影响孩子听力。那么问题来了,此时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吗?什么情况下可以暂时先在家里处理,白天再去医院就诊?如何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


什么是儿童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长期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或者孩子有长期的咳嗽等病史更容易得急性中耳炎。主要病因有:1.小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较成人低,鼻咽部分泌物及细菌等微生物易经此侵入中耳;若哺乳体位不当或乳汁流出过急,乳汁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2.咽部与鼻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属于不同程度增生肥大状态。腺样体沟裂或扁桃体隐窝容易隐藏细菌和病毒,由此蔓延引起中耳感染的机会多。3.中耳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防御能力较差。4.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传染病,并发中耳感染较多。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分类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即疼痛、耳闷,婴幼儿可表现为捂耳朵、拽耳朵,孩子会烦躁不安、哭闹不适。很多儿童是在夜间产生症状,在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疼痛及哭闹。也有的孩子疼痛相对较轻,没有表现出明显不适,仅仅在医生检查时发现存在中耳炎的表现。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上诉局部症状外,有些孩子会因为疼痛而反复哭闹。还可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症状直到耳流脓后缓解。部分患儿早期听力下降。


为什么儿童是中耳炎的易发人群?


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腔后部交通,从内向外呈倾斜状态。


儿童咽鼓管较成年人短、倾斜度小、内径较宽,咽部炎症更容易经咽鼓管传至中耳,而且儿童免疫力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较高,因而成为急性中耳炎的易发人群。


家长们关心的其他问题


1、孩子半夜喊耳朵疼,哭闹不止,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吗?


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大半夜跑去医院就诊的,因为一般急性中耳炎大多能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好转,不留后遗症,不影响孩子听力。如果孩子神志、精神等全身总体状况还好,耳朵没有流脓性分泌物、耳后没有隆起或红肿,就可以放心先自行在家里对症处理,第二天再就诊。


但如果孩子出现耳朵流脓,高热、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症状,说明感染较重,这时就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2、先在家里处理的话,家长该怎么处理?


抗菌药物。在孩子无药物过敏史的前提下,推荐选用口服阿莫西林类,或第2、第3代头孢菌素等。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常用的有双氯芬酸钠栓(小儿退热栓)塞肛,或者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口服,可以快速缓解耳痛,让孩子能睡一个安稳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药物家长们常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止痛药副作用大,不敢用,其实这类药物只要按说明书指导剂量短期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可以放心用;另一个误区是不知道退热药有镇痛作用,其实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既可以退热也可以镇痛,很多有小孩的家庭,家里会常备美林,当孩子突发耳痛,哭闹不止时,就可以把美林用上,快速缓解耳痛。


局部用药。儿童用鼻腔喷雾剂(鼻喷激素、减充血剂), 可缓解鼻腔后端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 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


滴耳液建议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因部分孩子外耳道有耵聍或分泌物需清理后检查鼓膜情况再用。其次,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异物入耳、咽部感染吞咽时的神经痛等也可引起耳痛,需要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确诊。


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后不是耳朵不痛了,就代表急性中耳炎恢复了,一定要耳鼻喉科门诊随访鼓膜和鼻腔状况,因为急性中耳炎易转化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鼓室内积液影响听力,而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往往是轻度听力下降,容易被家长忽视。


3、中耳炎多长时间能恢复?


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痛和鼓室积液/脓。使用止痛药物可以缓解耳痛,一般2-3天就可以。


对于鼓室内分泌物,常规10天就可以消除。少数情况下会持续到3个月。极少数孩子会发展为慢性而需要进行对应治疗。


4、中耳炎会转为慢性吗?


大多数中耳炎都能够完全恢复,因为病情较重或者合并其它问题导致不能在3个月内恢复时,就成为慢性中耳炎,但此时中耳内是黄色液体,而不是脓液。


这就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必要时需要鼓室置管,改善中耳通气,促进恢复。


5、中耳炎是否会复发?


中耳炎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症状缓解后,中耳炎也慢慢改善。但此时只是症状缓解,鼻腔和中耳内黏膜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


因此,如果短时间内再次上呼吸道感染、呛水或乘坐飞机等,那么就可能再次得中耳炎。


如果两次中耳炎发作间隔时间较长,那么就不算是复发,与上一次中耳炎发作无关。有的孩子反复得中耳炎,这可能与局部结构和功能有关


6、如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后中耳炎发作?


如前所述,上呼吸道感染后的黏膜改变与中耳炎存在关系,此时需要保持鼻腔干净和通畅,保证耳朵压力平衡,这可能会降低中耳炎发作的可能性。


因而上呼吸道感染后根据情况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和鼻喷药物,这样孩子也能够舒服一些,还有助于避免中耳炎发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如何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



要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就要减少各种可能经咽鼓管途径诱发急性中耳炎的诱因:


对于6个月内婴儿,要怀抱式喂养,避免仰卧式奶瓶,易导致婴儿呛奶诱发中耳炎;


对于儿童来说,学会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擤鼻涕时不能太用力,要一侧一侧的擤,避免擤鼻涕时鼻咽腔压力过大,导致咽鼓管异常开放,诱发中耳炎;


家长尽量避免给孩子挖耳屎不当导致耳道损伤;


孩子感冒了或有鼻炎、鼻窦炎时,积极治疗;


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观察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时是否把声音调的过大,叫孩子时是否有反应迟钝;


儿童有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表现时需要去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作者:李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