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的立春日,北京冬奥会在“一起向未来”的欢呼声中隆重开幕。一年后的癸卯年立春日,《北京晚报》推出专刊:“今又立春,再向未来”:这一年,冬奥光未熄;这一年,冬奥言未尽;这一年,冬奥情未了;这一年,冬奥步未停……京冀两地携手,自2月4日起,联合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持续调动广大民众参与冬雪运动的热情,巩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延续“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冬奥会总导演张艺谋则准备将冬奥会拍成电影,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北风行》中的名句。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年间)冬天,李白游幽州(今京津一带),时值北风怒号,飞雪满天。在这冰天雪地里,幽州的一个妇道人家,愁眉紧锁,倚门凝望着来往行人,盼望着去前线“救边”的丈夫归来。丈夫走得急,手提宝剑,却把虎皮箭袋遗落在了家里。如今挂在墙上的箭袋沾满了灰尘,人却回不来了,因为他已战死在边城……
“一朵雪花”的故事是个传奇。一位妻子对战死在北方边关苦苦思念的动人情怀:“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北风雨雪恨难裁”,激发了诗仙李白的浪漫情愫,从而创作出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千古名句。而1270年后,经具有大智慧、大思路的天才导演张艺谋的巧妙构思,幻化成了冬奥会的亮点和主题。正如主题歌《雪花》中所唱“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集成一个家。”一朵“雪花”贯穿整个开幕式。在《构建一朵雪花》的篇章中,96位引导员手持写有代表团名字的雪花引导牌——它代表着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奥林匹克委员会以及近3000名远动员,环绕在场地周围,并渐渐向中心靠拢。在由500名孩子们组成的“小雪花”,脚下不时绽放出实时互动的闪亮雪花,轻盈翩然,雪舞花开,细长的橄榄枝将它们编织成一朵大雪花,飘飘荡荡,翻转清扬,将全场观众带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情画意之意境……
历届开幕式的点火方式都是奥运会的看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大的创新是点火方式和火炬台的设计。总导演张艺谋用中外两句话来形容:“燕山雪花大如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一朵雪花的故事”,将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小火苗,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而且赋予了“燕山雪花”更深层面的意义。因为,“大雪花”展示的是我们“共同的未来”,凸显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昭示的是全世界人民必须像五环旗一样团结互助、才能战胜困难——“一星微火燃,一起向未来”……
2022年2月13日,北京天遂人意地降了一场雪。降雪从凌晨两点开始,上午8点半,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潇潇洒洒,实时互动地再现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壮观景象。同时,也给西方某些国家“外交抵制”的闹剧以及对北京冬奥会的质疑以有力回击,从而使北京冬奥会表现得无可挑剔。运动健儿们踩着雪花玩耍、打雪仗,冰舞雪动,共同助力和演绎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一朵雪花”的故事还在延续。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表视频致辞,盛赞北京冬奥会改变了世界冰雪运动的格局,带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全球二十多亿人观赛,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数字化参与程度最高的一届冬奥会,留下了丰富的冬奥遗产,并已惠及广大民众,在诸多方面创立了冬奥会的新标杆……
2023年2月19日,新华社记者发出《续写大众冰雪运动新辉煌》的专稿,文中提到:冬奥会后这一年,冰雪运动持续火爆,依然时尚;冬奥会后这一年,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持续推进;冬奥会后这一年,更多地区尝到了冰雪产业的甜,纷纷将其纳入发展规划中,更多普通百姓吃上了“冰雪饭”。在河北崇礼县,云顶滑雪公园降低了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等4条赛道的难度,让大众有机会体验“冠军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在春节期间免费参观,每晚的灯光秀、打树花火爆出圈……
共享冬奥成果,续写精彩华章。冰雪运动的澎湃春潮,正在飞扬激荡!
作者:张锡杰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