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医堂124个,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全覆盖。去年,国医堂中医门诊52.09万人次,中医处方数74.13万——
中医药服务送到“家门口”
“这个地方疼吗?有点疼,这点地方有点紧是吧?这不疼啊,挺好。这呢?……”李建国是景县广川镇前庄村的村民,近两天犯了颈椎病,他来到广川镇卫生院国医堂接受治疗。
医生根据李建国的描述,熟练地找准穴位,简单几个手法,慢慢点、按、揉,疏通经络、舒缓肌肉,反复几次。“头向左转,身子不要转,对,好,给你按摩一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手法正骨、按摩、理疗、雷火灸等治疗,李建国的症状有了很大缓解。“在这儿正骨、按摩和理疗,既方便又实惠,我的老毛病经过几次中医治疗,明显好多了。”李建国表示,他家离这儿近,骑车5分钟就能到,可真是能在家门口看中医了。
“国医堂除了手法正骨、按摩、理疗,还可以针对患者病情提供针灸、艾灸、推拿、刮痧、拔罐、多种针法等17种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方法。”广川镇卫生院院长付春伟介绍道,医院投入专项资金对国医堂进行改造,从科室布局、设施设备、中医氛围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统一设计。目前,广川镇卫生院国医堂面积200平方米,分别设置3间诊室、1个治未病科、1个中药房、1个煎药室,2个特色治疗室和1个综合治疗大厅,有6名医生。配备了中医四诊合参诊疗仪、中频痉挛肌治疗仪、无烟艾灸仪、中药熏蒸仪、上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仪、颈腰椎电动牵引床等设备20余台,配有中药饮片350种、中药颗粒剂200多种。在技术上,近4年来共派出医师学习和复训20余人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2022年,广川镇卫生院国医堂中医药服务门诊量1.2万人次。
“为从‘有’到‘好’,提升国医堂便民利民的服务质效,我们还面向辖区内村卫生室推广中医技术,并进行帮扶和义诊,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傅春伟表示。
百姓家门口问诊国医堂是我市近年来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便民利民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在衡水,几乎每一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有国医堂,为群众提供了集中医预防、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全方位中医药服务。
“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一直以来是百姓普遍的追求。
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近年来,我市把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全覆盖作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在2022年把国医堂建设列入20项民生实事之一。
为推动国医堂全覆盖工程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国医堂建设工作专班,印发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对国医堂全覆盖工程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中医药服务能力。
市卫健委中医科科长安俊龙介绍说:“通过规范设置国医堂、多措并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配足配强中医医师队伍等措施的实施,我市国医堂的服务规模、质量和可及性明显提高,国医堂建设都做到了‘六有’,有中医综合服务区,集中设置2个以上中医诊室和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部分有条件的国医堂还设置了治未病室、示教室和候诊区;有中医药文化氛围,服务区入口悬挂“国医堂”牌匾,诊室门口悬挂科室标识牌和坐诊医师公示牌,外部环境、内部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融入中医元素;有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四诊设备、体质辨识、艾灸仪、颈腰椎牵引、中频治疗、TDP神灯等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有中医药人员,通过人员招聘、春雨工程、对口帮扶、优质资源下沉、多点执业等途径,配备2名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中药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做到了相关知识技术培训并考核;有独立的中药房、煎药室,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架、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有“简、验、便、廉”中医药服务,国医堂中医综合诊疗区域能够开展包括针灸、推拿、电疗、刮痧、熏蒸、拔罐及牵引按摩等 15 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和中医中药服务,中药饮片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要,百姓在就医时再不用像以前一样跑遍各个科室,花费少了看病方便了。”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设124个国医堂,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全覆盖,国医堂中医门诊52.09万人次,中医处方数74.13万。
安俊龙表示,我市将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旗舰国医堂,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硬件系统、基础软件、网络及其他辅助设施,发挥省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优势,更好地为基层提供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治未病等信息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