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走进枣强县王均乡曹家庄村,10座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暖意融融,刚栽种的葡萄苗孕育着新的生机。



去年以来,王均乡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整合土地资源优势等方式,在曹家庄村建设了高标准大棚,种植经济作物,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个月前,一棵棵玫瑰香葡萄苗被种进了曹家庄村高标准大棚,看着新希望被种下,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顾文增满脸笑意。“明年5、6月份就能结果上市了,希望到时候有个好收成。”顾文增说。


说起种植葡萄,顾文增滔滔不绝。去年,他得知邻村几个农户种植葡萄收成不错,卖了好价钱,增收不少,就跟着动了种葡萄的心思。多方打听和反复商议后,顾文增决定种植葡萄,把它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和契合点。


说干就干,在顾文增的带动下,10个高标准大棚拔地而起,年初,葡萄苗就全部种植完成。现在是育苗期,需要反复松土,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这样种出来的葡萄苗根深扎实,葡萄味甜多汁。由于葡萄生长周期较长,在听取有经验的种植户意见后,顾文增决定过几天在棚内套种香瓜。


村里有了大棚产业,不少村民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不忙的时候就到棚里打工,守着家门口心里踏实。一天工作8个小时,挣70块钱。”村民刘素军说。


“第一年种植大棚,经验不足,但是村民们都乐意跟着我种,心里就卯着一股劲儿。预计今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顾文增说,今年发展得好,他们就会继续延续这种发展模式。


近年来,王均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壮大村集体收入新路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行“党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种植,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