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粘


到了腊月二十左右,村里就来卖糖瓜的老人了。他推着一个独轮平板车,上边“壳篓”里有糖瓜,人们都买一点(或用粮食换)送灶王爷时用,我们几个开心地围着车子转,总想趁机“弄”一个吃,老头小气哩很,“把”得很严,一个也不多给!廿三大人上完供才分给我们吃。



扫房子


小时候快过年时要扫屋子,先把屋里的东西搬到院子里。娘头蒙上手巾,用长杆子绑上笤帚,扫干净房顶犄角旮旯沉积了一年的灰尘。



换豆腐


早晨街里一敲梆子,就是换豆腐的来了。人们愿意换光晨家的,渣子少,人也“实诚”,黄豆里有点儿土块人家也不捡出来,给的秤总是高高的。西边村里乍乎“奸巴”,豆腐也不好,渣子多,人们听梆子声音就知道谁来了!俗话说“和气生财”,看似老实人吃小亏,其实人们心里有数,回报的是信任!信任是无形的财富!



蒸年货


小时候过年要蒸很多馍馍(馒头)、年糕。记得母亲蒸了一锅又一锅,堆满了一大笸箩,等凉了放在一个缸里储存起来,足够一家子吃一个正月。那时很冷,不用担心坏了,不住人的屋子就是天然的冰箱……有时也蒸带枣的枣花,我偷着抠上边的枣吃……



馒头点红


过了腊月二十,家里开始准备过年用的馒头和包子。娘手特别巧,她会做小猪、小兔子、小刺猬枣花,还在它们鼻子上点红点儿。白胖胖的小猪红艳艳的鼻子,可爱极了!我和妹妹嚷着让娘给我们也点上。这些馒头和包子从初一吃到十五以后,整个年都是轻松的,大人孩子不用再干活了。



贴对子


那时的院子没有大门,好多人家都是两截土墙头。父亲有办法,两根木杆上边横着再绑一个杆,就是大门了。贴上对联,马上就年味十足,吉祥满院了……我们小孩子喜欢一家一家看对联,看谁能念对,开心的大年开始了!



年三十撒芝麻杆


小时候过年,在大年三十这天往院子里撒上芝麻杆,让初一来家里的人“踩岁”。撒芝麻杆时嘴里还要念叨着:“芝麻杆来踩岁,大脚小踩我全会,沿着东墙摸西海,麦王娘娘送桥嘞。”这个风俗应该是把邪祟全踩掉,迎来好运的意思。随着村里人越来越少,很多风俗也跟着丢失了。


守岁图


大年三十晚上守岁,我们那里叫“熬五更”。那时候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包好了饺子,一家子在炕上说话。听爹讲古,我们也相互猜谜语,闹到很晚才睡……我还要提前拆开那两挂小炮儿,明天早起放……



炮声阵阵催人起


年三十晚上睡得晚,初一早晨阵阵的炮声把我从梦中吵醒,发现父亲出去“走节”了,娘在煮饺子。我们那里有个风俗:大年初一,不允许叫醒别人起来。我赶紧起来放炮儿去!



新花袄


小时候,过年家里尽量给女孩做一件新花袄。大年初一姐姐妹妹穿上新花袄,辫子上系着蝴蝶花,像小鸟一样跑出去了。她们女孩聚在一起比谁的衣裳好看,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麻雀。妹妹脚底沾土了赶紧跺跺脚。我对这个不屑一顾,男孩不在意衣服,最重要的是有鞭炮放就行。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