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华对粮食的珍爱、对农民的深情是刻在骨子里的。


9月14日早7时许,因加班只休息了5个多小时的李欣华,又坐在办公桌前修改起了《全力抓好秋收工作方案》。


“这些文字类的工作要抢在早晨做完,给白天下乡腾出时间。”李欣华如是说。


一个小时后,材料修改完成。看到科室人员陆续到岗,李欣华召集大家研究“三秋”生产工作。粮食安全,是他反复强调的主题词。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和有着近20年工作经验的农业“老兵”,李欣华深知每一粒粮的重要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他拿得了“笔杆子”,也做得了“泥腿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治理地下水超采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今年8月更是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并赴京参加了表彰大会。


荣誉背后是多年的坚守和付出。


“衡水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咱们得扛稳‘米袋子’、守好‘大粮仓’。”安排完重点工作,李欣华快步走出办公室,前往生产一线——武邑县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一线最能了解问题出在哪里,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总要抽出时间去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李欣华投入很多心血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里,一道现实难题困扰着合作社:在韭菜生产过程中,韭蛆危害较大,导致韭菜减产,但使用农药灌根杀虫又会造成农药残留。怎么破题?李欣华多次组织省市县专家会商,历经多次试验,最终应用覆膜高温闷、粘虫板诱杀等韭蛆绿色防控技术,一举解决了农药残留和韭菜减产问题。合作社的韭菜品质大幅提升,还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深受京津等地消费者的喜爱。李欣华还主动帮助合作社做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他们跑办争取到150万元项目资金,并帮助引进新品种、改变栽培模式、合理安排茬口。目前,合作社既有露地韭菜,又有温室大棚、春秋棚等设施韭菜,每天能有5吨左右的新鲜韭菜供应市场。


“最近韭菜长得怎么样?卖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


一走进合作社,李欣华便接连关切地问道。


田地里,刚出苗的、正“养根”的、准备收割上市的韭菜,一畦畦,各有喜人之处。李欣华和合作社技术副总张存在蹲在韭菜地里查看长势,讨论病虫害防治办法。听说目前销量不错,价格也比去年高,李欣华悬着的心放下了。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合作社7万公斤韭菜滞销,种植主体面临重大经济损失风险。李欣华知道后,第一时间与市区吉美、万德福等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联系,沟通协调、牵线搭桥,带领采购和检测人员到种植基地检测,现场达成采购意向,为种植主体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还种植了1000亩苹果。果园里,李欣华认真查看苹果长势,提醒张存在做好收获前病虫害防治工作。树底部,一根黑色胶管将一整排果树连接起来。这是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可节水60%。它的安装离不开李欣华的推动指导。


我市地处华北地下水漏斗区的“锅底”。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面对本地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的现状,李欣华和同事们积极跑办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市争取项目总资金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季节性休耕和旱作雨养实施面积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农业节水工作多次得到省通报表扬。



“欣华每年得来个十来回,技术、专家、政策、信息啥都送。”说起李欣华,张存在满意地竖起大拇指。


李欣华等衡水农业人的努力有了收获:通过在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良品种和适宜技术在全县乃至全市推广,促进了农民增收。当前,武邑县过去“一粮独大”的产业结构正在改变,高粱、红梨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迅速,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节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边说边看,时过晌午。李欣华匆匆吃了口饭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枣强。这里有他一直挂在心上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全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作为农业农村局主管科室负责人,李欣华强化服务指导、全力推进。河北田田圈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虎想搞规模种植。李欣华知道后建议他因地制宜,试验推广了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金秋时节,玉米沉实,大豆饱满。用王文虎的话说,与单纯种植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基本没减产,还白捡了200多亩大豆。从地头上远远看见李欣华,王文虎就快步奔过来,把李欣华拽到地里,掰个玉米、撸把黄豆,高兴地拿给他看。


不仅是在武邑和枣强,阜城县的红高粱地里、武强县的农田里、饶阳县的葡萄架下,都留下了李欣华推进“稳粮食、调结构、减用水、促增收”工作的身影。去年秋季,我市遭遇几十年不遇的连续降雨,全市多地农田出现积水。其中,武强县积水农田面积达7.5万亩,玉米等农作物面临成灾风险。作为包县联络人员,李欣华积极协调当地紧急安排数十万元经费用于农田积水排涝;从山东等地调入履带式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组织农户抢收;动员7家粮食企业开展烘干设备检修、试运行等工作,确保了30多万亩秋粮作物应收尽收,粮农收益没受大的影响。在近半个月的排涝抢收作业期间,李欣华奔波在田间地头,嘴唇干裂,声音嘶哑,皮肤也多处被划伤。


把一颗心捧给农业、农民,李欣华对家人是有亏欠的。被同事称为“加班钉子户”的他,经常晚上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甚至晚了就住在单位,缺席了女儿的很多成长时刻。去年年底,李欣华母亲胃部大出血住院,当时正值全市地下水压采、结构调整等工作关键时期,他脱不开身,只在住院期间探望过一次,便把老人托付给了家人。


“公务员,‘公’字当头,务实勤勉,人民满意是最高褒奖。”李欣华说。


从枣强县回来,李欣华又“顺路”去了趟位于市区东部的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和专家对接秋收作物测产、商讨节水小麦品种种植等工作。桌上,一穗穗不同品种的高粱“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不觉天色渐晚,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李欣华的工作尚未结束。回到单位,他翻看一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交流”群、“农业节水”群等几个微信群,回复疑问,把大家的建议记到笔记本上。随后,他打开电脑,准备整理总结当天的现场调研情况。


安静的室内,键盘敲击声再次响起……


记者手记


李欣华出身农家,热爱“三农”,躬身为农。他的倾心付出既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有他。李欣华把农民群众的事放在心尖上、落到最实处。他每年接待农民群众来人、来函、来电咨询1000人(次)以上,机关工作再忙再累也定期到乡进村、爬坡下田,扎在一线发现问题,干在一线解决问题。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副总张存在曾经开玩笑说,苹果春天开花、夏天长果、秋天成熟、冬天剪枝,一年四季哪一时都能见到他。玩笑话也是实在话,李欣华对农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有真本领。近20年来,李欣华把为“三农”服务当成终身事业去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跟随记录了李欣华忙碌的一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说“爱三农”还与他出生成长环境有着天然联系的话,那么通过十几年时间逐步成长为一名“懂三农”的干部,则跟他为党为民工作的初心、勤奋敬业担当奉献的后期努力密不可分。而这,也正是他能成为一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