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筷子的生意挺好。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公筷的订单大幅增长,带动了一批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两年,露营经济爆火,也带动筷子、砧板等便携式餐具的销售热潮。记者从筷子企业双枪公司得知,去年该公司年销售筷子超过3亿双,市场占有率达到21.4%,还成了A股市场的“筷子第一股”,目前拥有杭州、丽水庆元和龙泉三个大型加工中心。


有意思的是,人家双枪筷子公司,全称是双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筷子企业也能叫“科技”企业?


“一双小小的筷子,其实门道不少。”浙江双枪竹材研究院执行院长练素湘告诉记者。她举例,为防止发霉,筷子的顶部和尾部都需要点涂油漆,称为“点头”。传统的“点头”工艺由手工完成,需要经过三道工序,历时20多天。但在进行技术改良后,双枪科技自主研发的“点头”设备可以做到一次成型,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筷子是最有“中国味”的产品了,“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大家对此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背后的筷子市场和科技创新,也不觉得筷子能玩出什么花样。细细问下来,这一家筷子公司,竟然有40项发明专利、107项实用新型和131项外观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纤维注塑工艺”“无缝锻造模具工艺”“筷子无胶拼接工艺”等技术。双枪公司在成立第二年就设立了研发部门。2018年至2020年,双枪科技三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达7241.52万元。2021年,研发费用投入上升至3174.61万元。回过头看,高研发投入筷子,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期以来,筷子生产大量依赖人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跟不上,只能依赖机器,不得不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自己研发生产相关设备。


为了生产小小的筷子,公司竟然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积极与浙江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博士后工作站专注竹材改性研发,探索防开裂、防发霉、防虫蛀的新材料等,前些年,他们开发出了以竹粉和稻壳粉为主要原料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材料安全无毒、防潮防霉,而且天然环保可降解、可塑性强,在餐厨具生产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院士工作站则主要研究竹材的综合利用。“简单来说,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要把一根竹子完全利用干净。打个比方,竹子的脑壳做砧板,中间做筷子,尾巴做签类,剩下的下脚料能做竹炭,还能发热和发电。”练素湘说。对人才和研发的重视,换来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双筷子起家,专攻竹制品,延伸到砧板、勺铲和其他餐厨具,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开始建设。


练素湘记得,1996年双枪成立研发部时,公司内员工的平均工资才200元,而研发部员工的平均工资有2000元。舍得研发,舍得留住人才,才换来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双筷子尚且如此,其他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转型,更迫切。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