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衡水市冀州区周村镇西高庄村的百亩葡萄种植基地正迎来忙碌的丰收季节。西高庄村葡萄种植已有10余年历史,现有葡萄大棚一百余亩,专注培育“玫瑰香”新品种。
紫红色的葡萄缀满枝头。贾瑞洁 摄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该村村支书闫广彪了解到温室葡萄很有市场且价格稳定,比种植粮食作物效益要高不少,但当时冀州一带并没有发展温室葡萄种植的经验。为了能够取到“真经”,闫广彪不辞辛劳去附近县参观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适合本地推广的品种——“玫瑰香”,并在自己家搞起了温室葡萄种植。
闫广彪正在大棚中查看葡萄长势。齐冰 摄
2014年夏天,占地6亩的葡萄园,终于在闫广彪的精心培育下进入了结果期。望着一串串晶莹剔透、散发着醉人香气的葡萄,闫广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葡萄产业园区为更多农民带来就业机会。贾瑞洁 摄
以后的几年,在闫广彪的带动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里的葡萄种植户越来越多,葡萄产业得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余亩的现代化葡萄产业园区。该品种葡萄亩产可达4000—5000余斤,农民纯收入达到了每亩3—4万元,每年拉动农民就业200余人次。
开往北京新发地的货车,清晨7点准时发车。贾瑞洁 摄
采摘、装箱,丰收的喜悦溢满整个棚区。每天清晨,1200余箱“玫瑰香”便会准时发车,当天傍晚,就能到达北京新发地,端上首都人民的餐桌。
小葡萄为果农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贾瑞洁 摄
近年来,西高庄村持续打造现代化葡萄产业园区和冀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在与北京新发地深度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了南方大都市高端水果市场,全力带动乡亲们依靠葡萄产业增收致富。优良的葡萄品种、先进的培植技术,吸引着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西高庄村的“玫瑰香”俨然已成为现今葡萄市场上的“流量担当”,串串葡萄为果农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作者:贾瑞洁 杨润晓
来源:冀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