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毕业生,2019年步入高中,2022年参加高考,三年高中两年疫情,两个月超长时间封校。他们是最艰难的一届,也是最坚强的一届,更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届。疫情或许打乱了学习的节奏,但全体师生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展现出了别样的淡定和从容,最终不负学校、老师、家长的信任和重托,取得骄人成绩。


科学备考 好成绩就是最好的回报


细节决定成败。衡水中学的成功,靠的是一个个细节的精益求精,而不仅仅是跑操时背书那么简单。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衡水中学这么多年来对高考的研究,对考试方向的把握。


教师辅导


高三学年伊始,各个学科都会制定一整年的备考计划,包括贯穿全年的4轮备考计划,中期的总结推进,临近考试前稳固长处、弥补短处,力求高效复习,精准应考。作为年级主任,马志伟老师也是一名学科带头人。为了制定详尽的备考计划,找准新一年高考命题方向,他和同事们数次参加多省市的名校交流备考会,各种线上线下的学科研讨会,只为与时俱进掌握高考命题新动向。各学科组也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成果分享,保障所有教师的基础教研水平。


衡水中学的备考资料从来没有说拿来就用外面现成的试题的,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反复研究、自己命题组编出来的精华。用马志伟老师的话说就是“老师跳入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思考、训练精品习题,不让学生将时间浪费在重复无效的题海当中,进而有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去梳理,通过自主思维理清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的升华。


都说今年高考的数学题历年最难,可衡中的数学成绩在全省依然遥遥领先。衡中考生总分高,难科不难。为什么?这是因为衡中的备考从来不去赌一个方向,而是难易结合,全方位准备,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探究各种各样的题型。见到的多了,研究的多了,就会熟能生巧,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优异的高考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之所以能,是相信能。“追求卓越”不光是衡中校训,更是每一名师生的目标与追求。“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跑操时震天的口号声具体而明确,不仅时刻提醒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们一个高远的目标,以期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更大的自我蜕变,以更好的能力和素养去更多地奉献祖国、回馈社会。


舍小家为学生 老师无怨无悔


2022年春,新冠疫情形势再次严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怀揣梦想的高三学子从寒假结束后就开始了与时间赛跑。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到学校,4月开始,学校要求全员在校,高三年级所有任课老师毫无怨言,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一人封在校外,全部住进了学校里。


师生拥抱


年级主任王建平老师和爱人杨娜都是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的生物老师。学校封校,夫妻二人都离开了家。两个孩子一个四年级,一个刚上幼儿园。虽然放心不下年幼的孩子,但心里更记挂自己面临高考的学生,只能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照顾。“本来学校照顾双职工家庭,可以有一人申请在家上网课,但是我们都觉得网课互动交流效果不好。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只好两人都封了进来。”王建平告诉记者。两个月不能见孩子,只能在手机中和孩子视频,这让从没和孩子分开这么久的二人心酸不已。尤其是老人带着想爸妈的孩子隔着门口栏杆远远见一面时,夫妻二人不禁眼圈发红。“现在来看,这一切都值了。”王建平说。


像王建平和杨娜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凌晨3时还在翻看手机里孩子的照片,有的狠心给11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有的家人生病顾不上照顾,有的定好的结婚时间一推再推……他们克服个人所有困难,就是为了能在自己的学生身边,全身心辅导学生复习备考,把“一切为学生负责”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无不彰显了衡中人的教育情怀。


自从老师们住进学校,可以说是“又当老师,又当爸妈”,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天天围着学生转,王宝树老师学会了“相面”,“因为相由心生,学生们都很单纯,高兴不高兴都写在脸上。”他发现班里一个小姑娘整天嘟着嘴,偷偷询问才知道,因为长时间封校,小姑娘只带了冬天的厚衣服,没有夏天的衣服穿。想着自己的女儿上高二,便让自己的爱人给女儿买衣服的同时帮学生也买了一份一模一样的。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化身“托尼老师”“外卖小哥”。王建平老师看到好多同学没办法外出理发,便利用业余时间看视频学习理发技巧。他买来电推子、剪刀等工具,利用周末时间帮学生们理发,“练得多了,不光能剪男孩的板寸,连女孩的短发也能剪。封校期间理了三四十个头,学生们都夸我手艺好。”王建平老师笑着说。有一段时间,因为防疫要求,学生们需要在教室吃饭。为了让学生们吃好饭,老师们也是煞费苦心。先是把整桶的饭菜运到班级门口,估摸着下课时间,提前将饭菜分好盛好,让学生们一下课就能立马吃到即不烫也不凉的饭菜,节省下时间,让孩子们去交流、去探讨、去备考复习。


可以说学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不光凝结了自己奋斗的汗水,更离不开每一位高三老师的辛勤付出。


悉心关怀 让高三学子轻松上阵


高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命运和一个家庭的未来,很多考生在面临高考时总是觉得“压力山大”。衡水中学的老师们为了帮学生科学减压,开展了一系列减压活动:看看爱国电影,做下拓展小游戏,或者一顿小零食、一个拥抱,都让学生忘记压力,以轻松的状态备战高考。


高考期间生动瞬间


高三年级主任、204班的班主任于洪彬老师,高中三年来常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学习不能局限于个人和班级,要让学习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连接起来,只要格局打开,个人遇到的困难都是小事,都能克服。有的同学因为考试心理波动大,考得好了就高兴,考得不好就压抑失去信心。于老师都会教导他们,作为学生,直接目标是考上理想大学,最根本目标是提高个人素质,增长本领,报效祖国。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个人素质,成绩自然不会差。他的学生吴家源就以702分的高分勇夺河北省物理组合第二名。


马志伟老师作为班主任住在学生宿舍里。一次半夜查看宿舍时,发现一名同学凌晨了还不睡,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压力太大失眠了。马老师暖心安慰道,不要只着眼过去的失利,要放眼未来。赶紧睡觉最重要,休息好了学习才能好。遇到问题也不要发愁,有老师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天会亮的。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斗志,高三一整年,升级大会等各种大型活动都贯穿其中。每天早晨操前激励,校领导、级部主任、任课老师甚至是餐厅、宿管的后勤服务人员都赶来对学生们讲一番心里话,为他们鼓劲加油。高考期间,学校还会为每个高三生准备“必胜套餐”——一根火腿肠两个鸡蛋,食物上面贴上衡中特有的“高考必胜”的贴纸,仪式感满满,让学生们满怀信心,奋战高考。


2022年高考结束了,当学生们背上行囊,由老师送往家长集结地时,已经两个月没见孩子的家长第一时间不是拥抱孩子,而是将鲜花送给辛苦的老师。分别之时,一个个不舍的拥抱,一张张铺满老师书桌饱含心意的卡片;高考成绩出炉的一瞬间,一个个电话、微信向老师汇报喜讯,这都是高三学子对衡水中学的培养、对老师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是对踏上新征程、贡献新时代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