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衡水,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激情,涌动着建设的热潮。一个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产业园区呼之欲出,我市各县市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瞄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突破口,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掀起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做足特色文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近日,安平县鹤煌股份有限公司内,10座单体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厂房一字排开,17台崭新的进口自动化设备正生产一张张宽幅14米的细密丝网。该公司是一家以高端造纸滤网为主打产品的生产企业。“自从有了这些高端装备,企业产品品质实现跨越提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外订单应接不暇。”该公司总工程师董克清说。作为我市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安平丝网坚持传统产业“不传统”,制定了产业振兴计划,依托丝网旗舰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丝网产业由“安平制造”向“安平创造”转变。如今,安平丝网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今年一季度,丝网产值达到213亿元。


丝网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我市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


多年来,围绕做好县域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我市各县市区都拿出自己独特的“写作技巧”,在厚植优势、特色发展中筑牢县域经济这个“坚实底盘”。安平丝网、大营裘皮、景县橡塑……独具特色的县域产业不少都是行业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然而,“特而不大、大而不强”的现状也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掣肘。



如何破除“成长的烦恼”“发展的焦虑”“转型的困惑”,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升级版”?我市作出了重点打造“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精准解答。


出台《衡水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特色产业名城,打造一批千亿级、超百亿级和行业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辐射带动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我市为每个特色产业编制一个发展规划,明晰集群发展路径,并通过建立公共平台、成立行业协会、培育上市企业、推出标准品牌、开展专业培训,持续深入实施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全力加快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


大力实施县域特色产业争先晋位“金字塔”工程。安平丝网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景县橡塑制品、衡水高新区工程橡胶2个产业打造超二百亿级产业集群;枣强毛皮、故城服装加工、枣强复合材料、深州农副产品加工、深州家居5个产业打造超百亿级产业集群;武强乐器、景县铁塔、深州机械装备制造、武邑金属橱柜、冀州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饶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阜城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8个产业,打造细分行业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聘请国内产业研究机构深入研究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对产业链进行“画像”,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技术、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形成产业链“三个一”清单(每条产业链一张“链主”或重点企业清单、一份重点发展项目清单、一个招商引资清单),进一步完善“两图两库N指数”发展支撑体系。大力推行“链长制”,实行“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机制,明确延链、补链、强链的方向和重点,协力推进产业链发展。


加快新一轮技改升级。先后实施了景县高端胶管、高性能工程机械复合管道生产项目,故城县PET蒸镀膜和软包装材料生产项目,武邑金属橱柜产业智能核心技术提升项目,阜城县汽车精密冲压模具生产等,确保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技改项目,加快机器换人、产业换线、设备换芯、产品换代步伐。


大力实施“育龙”工程,让企业大起来、多起来、强起来。近日,颇具含金量的《衡水市工业育龙工作方案(2022-2025年)》制定出台,《方案》明确,从全市2021年营业收入超亿元规上企业中筛选前20家企业和投资较大的重点项目以及预计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中筛选26家工业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梯次精准培育、逐年台阶提升。计划到2022年底,培育营业收入10-20亿元企业6家,20-30亿元企业5家,30-70亿元企业2家,70-100亿元企业2家,力争在培育百亿级企业上实现突破。同时,通过稳住大的、支持快的、培育新的、帮助弱的、淘汰落后的“五措并举”,加快引进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完善补齐中间关键环节,延伸拓展下游产品和服务,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和关键环节卡位企业。


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扩容工程;推进工业设计进园区、进集群、进企业,加快释放“设计+制造”增值效能;通过政策驱动、协调联动、服务推动、资本撬动、宣传促动等方式,着力打造细分领域“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容提质。截至2021年底,我市新认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在优化顶层设计和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刺激下,我市“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焕发出澎湃活力,从2018年至2021年底,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22%的高速增长。


坚持项目为王 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二三四”抓落实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优化完善“三个三”推进机制、7个项目库、“三色”台账管理等做法,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为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积蓄强劲动能。


办好重要活动招引项目。健全党政“一把手”外出招商和全员招商机制,聚焦京津雄、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用好衡水湖国际商务洽谈会、大营皮草博览会、安平丝网博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平台,宣传推介衡水投资环境、特色产业。



聚焦园区能级提升招引项目。落实《推动开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三十条措施》,每个省级开发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每月开展擂台赛,集中开展产业链招商、上下游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定向招商等活动。坚持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等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坚持招新引优,积极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小而美”企业和项目,跟踪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


聚焦链条短板招引项目。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及上下游产品的聚合,突出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节点,开展靶向招商,依托“两库一图”(招商对象库、洽谈项目库和招商地图),开展填空式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延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和制造业总部经济项目。


一个个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安”上澎湃引擎。今年我市将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59项,总投资1048.5亿元,年预计投资362.8亿元。一季度,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8亿元,投资完成率24.4%,居全省第六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居全省第三位。


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优势,找准支撑点、发力点,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县域经济呈现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位于深州市智能家居产业园的博洛尼智能科技(衡水)有限公司深州基地项目现场,焊花飞扬,机器轰鸣,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进行。“一期项目仅仅用了12个月就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深州工厂,现在正进行的是二期续建项目,我们上足人力机械,合理穿插工序,预计6月完工。”基地负责人李方新介绍,作为省重点项目,博洛尼深州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是博洛尼品牌目前在全国投资最大的产品制造基地。“目前,已有浙江圣奥、黎明国际、北京博洛尼、时代文仪等一批家具企业相继落地深州,深州市智能家居产业园的起步区已初具规模。”深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学勇说。



在北京和平铝业衡水武强基地挤压二车间,一根根铝型材闪着银光从机器中喷吐而出,经过大型机械手精准锯切后,自动输送到下一道工序。“目前,我们基地已经建成12条智能挤压生产线,3条立式喷粉线、1条卧式喷金线,5条隔热复合发泡、深加工生产线。日产值已达到400万元左右,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北京和平铝业衡水基地厂长钱刚介绍说,项目总投资45亿元,今年3月,一期工程第二阶段已顺利开工,预计年内投入使用,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


景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年全县新上、续建、谋划项目146个,总投资412.7亿元,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246.8亿元,项目数量全市最多、投资体量全市最大;


日前,安平县庞德铝模板、雄衡协作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开工,该县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53%、技改投资增长211%,圆满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阜城县总投资41.71亿元的河北星瀚光源生产加工、衡水晟川总部迁建等14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10亿元的济南盛亿隆餐饮项目正在跑办前期手续;


故城县统筹用好“模拟审批”“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标准地+承诺制”“联合验收”等举措,使得项目建设周期大幅缩短,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提速。一季度,该县4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8亿元,投资完成率20.8%;


……


分秒必争加快在建项目,精准招商延长产业链条,充分激发投资活力,在抓投资、上项目这条赛道上,各县市区各显神通、百舸争流,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科技创新引领 激活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市以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为引领,坚持增投入、育主体、建平台、促转化、优环境统筹发力,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创新创业载体,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聚焦创新载体建设,我市以整合市内外科技资源为发力点,形成了以衡水科技谷和雄安衡水协作区为两核,衡水农业科技创新谷、衡水数字产业园、冀深智能康辅器具产业示范区、武邑智能安防产业园和衡水创新港“两核五园”为支撑的南北向创新轴带,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如今,在衡水科技谷,以“中科院+”“院士+”为核心的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正加快聚集,我市与12家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已建成绿色化工、能源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4个中试平台。“钒钛铁短流程制备技术与工程示范”“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核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与此同时,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我市按照“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企业深化与“国字号”甚至国外顶尖科研院所的合作,协同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加快产业创新步伐。目前,全市省级科技研发平台达到76家。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5家。


衡水新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水性黏合剂基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真石漆专用高性能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生产技术”项目,投产后带来销售收入2.1亿元。衡水中裕铁信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后,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4项,获得发明专利42项,平台运行近5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通过邀请专家深入企业“把脉会诊”,一企一策拿出优化升级方案;设立专项资金,委托河北工业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对规上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对一”“点对点”走访,挖掘企业技术需求;聘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咨询服务中心,对工程橡胶、丝网、金属橱柜等6个传统产业以及有关企业进行专利分析;依托基础研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等项目,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共担项目研发;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落地落实,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18年以来,我市141项科技计划项目被省科技厅予以立项,争取支持资金8694万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7268家。


“我们和航天五院合作研发了国内首条保险柜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将大大提升产能和品质。”历经产业起伏,河北虎牌集团奥笛柜业公司董事长李会民深有感触,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发展,才能让企业步入新天地。武邑金属橱柜产业是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武邑县坚持改革破题、创新驱动,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转型升级,让武邑金属橱柜这一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目前生产企业500多家,其中较大规模企业231家,产品涵盖8大系列120多个品种,年产值40多亿元。


深州河北远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企业,但是他们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不懈追求,多年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线,开发的“相变凝聚除尘技术”,在燃煤锅炉烟气深度节水、除尘、消白应用领域开创了多项国内第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在重研发、勤创新的浪潮中,不仅有虎牌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迎风起舞”,一批像远征这样的行业“隐形冠军”亦乘势而上。更值得欣慰的是,以这些创新企业为依托,衡水县域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呈现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去年景县、冀州、枣强县域创新能力由B类晋级A类,武强、故城县域创新能力由C类晋级B类,全市5个县市区获省县域创新专项资金奖励2300万元,获奖资金居全省第一。


时代的进程,犹如环环相扣的乐章,不断鸣响动人的和弦。当下,站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衡水的新征程上,全市上下正以“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奋斗激情,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努力在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上闯出一条新路,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