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春分前夕,《衡水晚报》编辑王文冉来电话,说王奎申老师出了新书,过几天要来冀州给我送书。我自然是大喜过望,因为我有20年没见到他了。


大凡衡水的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都是从《衡水日报》“滏阳花”副刊起步的,而要问“滏阳花”的编辑是谁,有些人恐怕不一定说得上来,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的版面上不出现“责任编辑”的名字。有这么一个人,自1978年进入衡水日报,一直到2003年退休,25年如一日担任文艺副刊“滏阳花”的编辑,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甘当人梯,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这朵衡水的文艺之花,发现并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文学青年,有些成为国内、省内知名作家。他就是今年81岁高龄的衡水日报副刊部原主任、担任“滏阳花”编辑时间最长的王奎申老师。


我的诗歌处女作并不是在《衡水日报》发表的,而是刊登在衡水地区文联主办的1981年第3期《农民文学》杂志上,但总觉得不上《衡水日报》的“滏阳花”,就不算是“作家”。于是,坚持不懈地给《衡水日报》投稿。终于,1982年12月15日,我的诗歌《我的诗献给农民》第一次登上了《衡水日报》“滏阳花”副刊,尽管只有12行:“我的诗献给农民/她是田野中一朵带露的野花/没有妩媚时髦的风姿/泥土的芳馨在田野散发/我把她连根拔起,献给农民/尽管根上沾着泥巴//我的诗献给农民/她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播进泥上/定能长出茂盛的庄稼/秋天,我收获金色的诗行/挂在农家的属檐下”。这首诗是不是王奎申老师编发的,至今我也不清楚,也没问过他,即便是问他,他也不会记得了,因为他编发过无数的文学作品。那时,都是8分钱邮票寄信到报社,也不知道编辑是谁。后来,在地区文联开会时,才认识了“滏阳花”编辑王奎申老师,年龄与我的父亲相仿。他不善言辞,为人低调,和蔼可亲,说话很幽默,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那时,我也不善交往,很少去报社送文学稿,跟他见面的次数有限,但我的诗歌和散文却在“滏阳花”发了不少。九十年代初期,我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离开了当初信誓旦旦要挚爱一辈子的文学。


跟王奎申老师深度接触,还是1998年我调入冀州市委宣传部从事专职新闻报道之后,尽管那时我已远离文学多年。当时,《衡水日报》有个文化专刊“星期刊”,对开八版,一四版套红印刷,“滏阳花”是其中一个版面。王奎申老师当时是副刊部主任,专门负责“星期刊”,为我编发过许多文化方面的新闻稿件,而“星期刊”也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个专刊。有一次,我去报社送稿,王奎申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星期刊要停办了,改为文化周刊和科教周刊,多给我几篇稿子吧!”记得2000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星期刊”上,为我发表了三篇文化方面的稿件,尽管不是文学稿件,却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星期刊”停办了,但“滏阳花”副刊一直坚持至今,每周一期,从未缺席。


2003年,王奎申老师退休了,报社又返聘他进入评报组,专门为报纸挑错,每次去报社送稿,我都要去看看他,说几句话。


今年3月17日,衡水气温骤降,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王奎申老师在王文冉的陪同下,冒着严寒,驱车来到冀州。20年没见面,他苍老了许多,当初的圆脸瘦成了长脸,但依然精神矍铄,谈吐幽默。我和爱人陪他们游览了位于周村镇的石与木艾草文化园。因为时间已近中午,便放弃了再去田园棉文化园的打算,匆匆赶回冀州城里,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多了。


来到预定好的饭店,我提前通知的李润地、张忠谦,以及来冀州办事的武邑县王淑霞已点好菜等候在那里。我们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青年,当初都曾是“滏阳花”版面上“常客”。师生相见,分外亲热与高兴,王奎申老师依然都能叫得上名字来。席间,大家畅谈这些年的变化:我在从事新闻报道20年之后,又回归文学,回归“滏阳花”;李润地尽管现在文学稿写得很少,却一直在从事着文字工作;张忠谦则醉心京剧艺术而不能自拔,频频在央视露面;王淑霞早已不为文,而成为知名民营企业家……但我们这些人也确实都沾了文学的光。吃完饭,王奎申老师为在场的每一个人签名赠书,还为冀州另外几个曾在“滏阳花”发过作品而今天没到场的作者一一签名,并让我代为转赠。


王奎申老师20多年甘为他人做嫁衣,但人们都忽略了他也是一个作家、诗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全省很有名气,诗、词、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曲艺等无所不能,但我从没见他在“滏阳花”发过自己的作品。退休之后,王奎申老师又潜心研究古典诗词,尤其是绝句,功夫十分了得,即便是他不编“滏阳花”了,也没见他的文学作品在《衡水日报》露过面儿。直到今天拿到他新出的绝句诗集《学步集》,我才一睹他的古典诗词风采。


我不清楚王奎申老师从前是否出过诗集,但他81岁为自己的诗集取名《学步集》,如此谦逊,令人汗颜。我们这些自诩为“作家”“诗人”的人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在这本诗集的“后记”中,他阐明了自己的写作态度:“不求字字吟珠玑,笃志句句吐真言。世舆抑扬由他去,能做自己心就安。”这几句诗,也道出了我的心声。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