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落在了李志新的脸上。在阳光的映照下,他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从对生活丧失信心到现在日子蒸蒸日上,儿子也考入县职教中心,在各方帮扶下武邑县武邑镇何庄村李志新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同实现脱贫。进入2021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支持下,李志新又办起了小学托管班,全家收入达4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群众的幸福笑脸,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也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全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进政策体系、工作机制、人员队伍等有效衔接,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位推动 立足长效推进政策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首位任务。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学习中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进行专题部署。同时,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健康扶贫、住房保障、社会兜底等系列衔接政策文件,明确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驻村工作队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今年全市1001个脱贫村3010名驻村干部全部调整到位。同时,认真落实“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兜底培训”要求,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全市共开展培训199期,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91万人次,并同步开展“进村入户办实事专题月”活动,进一步凝聚帮扶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将不断完善落实后续扶持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机制 筑牢返贫致贫“防火墙”
如何守住防止规模性、区域性返贫底线?动态监测帮扶是防返贫最管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张张医疗收费票据像大山压下来,会不会又重新成为贫困户?正当景县杜桥镇任庄村村民任建宝为女儿患病花费高发愁时,该县防贫监测干部发现了任建宝家的情况,随即防返贫系统及时预警,接到预警的镇村两级干部立即跟进,开展针对性帮扶,其中防贫保险救助5万余元,并为其办理了低保,提供了就业岗位,极大减轻了全家的经济负担。
多方合力,任建宝一家实现了“返贫风险”消除,这只是我市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阶段,我市建立了由9079名党员干部组成的防贫监测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排查,持续监测“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对发出预警信息、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核实救助,防止返贫致贫。截至目前,全市监测对象1775户4117人,消除风险945户1996人,其中2021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31户620人,标注风险消除84户186人,全市没有一例返贫致贫情况发生。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脱贫退出的核心指标,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任务。
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持续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全面兜牢保障“网底”。教育部门完善跟踪监测机制,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持续实施“雨露计划”,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
卫健部门全面落实医疗政策,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保不因病返贫致贫。
住建部门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的住房安全,今年共排查农村房屋106.5万户,需要整治的29户已全部整治到位,全市农村人口住房安全保障率100%。
民政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低保对象延期退出暂行办法》,全市脱贫人口中3.97万人纳入低保特困范围,实现了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水利部门全面巩固饮水安全,全市所有农村人口实现与城市人口饮水同源同质、城乡供水一体化。
接续奋斗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答题”。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瓜菜、果品、畜禽、杂粮杂豆、中药材等五大主导产业,打造“5+X”产业发展格局,其中6个脱贫县全部培育壮大了“一主两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1001个脱贫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
“我承包的两个棚,差不多有三亩地,一年两季,甜瓜、西红柿轮作。甜瓜一年能出两万斤,西红柿差不多三万多斤。”初冬的饶阳县大尹村镇南北岩村蔬菜大棚内,村民杨红勋边忙边介绍,赶上今年西红柿价格高,按一斤两块七的收购价算,今年他家的西红柿收成能达到八万元。
每年冬季是南北岩村采摘季,到了这个季节,各地过来拉货的车是络绎不绝,平均每天出货能达到40万斤。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及周边地区。据了解,南北岩村共建有3700多个温室,占地一万多亩。基本是人均一个棚,户均三亩菜。
不仅仅是蔬菜产业红火了百姓生活,畜牧养殖、果品种植、中药材种植 ……一项项特色产业成为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支撑。目前,全市脱贫人口享受收益产业项目达216个,两重覆盖率达98.2%。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70多万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脱贫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达67.9%。
围绕拓宽增收渠道,我市打出一套组合拳,不断增强脱贫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今年以来,开展帮扶产品产销对接活动37场次、销售额828.4万元。做好稳岗就业,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25097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04.1%。持续落实小额信贷,累计为10835户脱贫人口提供了4.94亿元的信贷支持。持续深化科技服务,30名市级、68名县级、590名乡镇级、457名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脱贫村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763家企业结对帮扶1001个脱贫村,帮扶脱贫户14780户、31642人,提供就业岗位1325个,累计投入产业、消费、公益等帮扶资金2.78亿元。
人居环境整治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一项主要内容。今年以来,全市按照“五美”要求,持续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环境。全市1001个脱贫村全部通硬化路、动力电、广播电视和光纤宽带,有硬化、亮化、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服务中心和卫生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全市农村公路乡镇通达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均达到100%,全市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114所乡镇卫生院和4945所村卫生室实现一体化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一年来,我市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任务仍然艰巨。我市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努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