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平县烈士陵园中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庄严地刻着“惨遭敌害”四个大字,下面密密麻麻地刻着抗日战争时期被敌人杀害的干部群众的名字,石碑上那一个个名字本应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都为了革命信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

 

石碑上第一个名字,是“断头烈士”李中仓,他受尽敌人严刑拷打也不出卖革命战士和党组织,最终壮烈牺牲。

 


李中仓1913年生,安平县北关村人,1925入党,1929年参与了村党支部的工作。1939年2月,日本侵入安平县城后,李中仓积极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向党组织提供重要情报。后被叛徒付永顺出卖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也没背叛组织,气急败坏的日寇将他人头砍下,李中仓壮烈牺牲。

 

“父亲牺牲时我才1岁还不记事,但是懂事之后,每次听到他的故事我都无比痛心。”84岁的李文波老人介绍说,他常常在睡梦中看见这样一幕:一位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青年被日寇推到坑边,战刀架在脖子上逼问情报,他毫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穷凶极恶的敌人挥刀砍下他的头颅……“每次梦中醒来,我都泪流满面,眼泪把枕巾都湿透了。”

 


李文波介绍,家里祖上有张马尾罗的技术,经过几代人辛勤劳动家境比较殷实,县城里有卖罗底、罗圈和马尾的永兴号商铺,家中还有20多亩田地。1925年父亲李中仓在北关上高小时,经老师介绍入党。北关高小毕业后,1929年参与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协助北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中秋发展党员、开展活动。

 

七七事变爆发后,父亲积极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动员青壮年参加游击队。每当安平的农历“一六”大集,李中仓家就成了组织抗日的秘密场所,有时他和几名老师在集上演讲,有时发放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动员群众抗日。北关村李树东、李锡恩、刘万根等九名青年在他的引领下参加了八路军。

 

1939年2月,日本侵入安平县城,把北关圣姑庙作为指挥部,里面的炊事员李进、王广发和勤务员刘万根都是父亲安排进的“内线”。他家就在圣姑庙日军指挥部南临街的院子,冲西的大门旁有两个上马石。为了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他经常让妻子坐在上马石上干针线活,帮忙观察敌情,父亲自己在临街的商铺上观察街上动静。家里基本就成了游击队的一个观察哨所和情报站,日军一有动静,他马上就把情报藏在张马尾罗的工具里用担挑着去报告给县游击队、党组织。日军出动抓捕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屡次扑空,组织总是能提前转移引起了日寇怀疑。

 

随后叛徒付永顺向日寇告密说:圣姑庙南李中仓家就是共产党的一个窝点,共产党正在那儿开会,现在马上出发一定能抓住共产党。“李进听说叛徒领着日本鬼子去抓我爹,跑着去给我父亲报信,鞋都跑掉了,但还是晚了一步。”李中仓为了给其他的党员争取时间化装隐蔽不幸被捕。

 

日寇把李中仓赶到逯家坟一片空地上,其他党员化妆隐蔽混在了群众之中。他被捆在一个长凳上,日寇威逼他说出谁是共产党。他一口咬定:“不知道,没见过!”压杠子、灌凉水、烙烙铁,受尽各种酷刑他还是不开口,严刑拷打不起作用后又日寇又开始用利益诱惑,他却始终不为所动……

 

“放了他吧!都打成这样了肯定是不知道啊!这人是个良民啊!”围观的老百姓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向日寇求情。“日本鬼子像疯了一样咆哮着从人群里拉人去挖坑,人群中的大伯也被拉了出去,大伯当时含着眼泪挖坑,手指缝里都攥出血了。”李文波老人讲到这里也是也是气愤不已。随后日寇把李中仓推到坑边,抽出刀架在脖子上继续逼问,他依旧冷冷地说:“不知道,没见过!”日寇气急败坏举刀便向他脖子砍去,他昂首挺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父亲被砍头后身体屹立不倒,仿佛死后也要和敌人做斗争一样。直到敌人从身后一脚将他踹入深坑。围观的群众目睹此景纷纷落泪。“日本鬼子撤离刑场后,村里派人通知我奶奶,乡亲们为父亲买来棺材。把父亲的尸首放入棺材抬回北关村的李家坟安葬。”

 

日本战败投降后,1946年,北关村给李中仓立了一座碑,碑上书:“英烈李中仓 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安平县烈士陵园立的烈士碑中第一个名字就是李中仓。

 

“断头烈士”李中仓牺牲后,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年仅1岁的儿子李文波艰难度日。母子俩一直享受烈属待遇,得到了党组织和乡亲们多方面的照顾。“从小父亲的精神就一直激励着我,我要向他学习,报效祖国。1957年我被保送到张家口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农林厅下属保定生物制药厂,一年后与她(史锡珍)结婚。”李文波老人看着老伴欣慰地说着。史锡珍介绍,两位老人在大学期间就是同学,谈恋爱时她父亲说:“这是烈士的孩子,值得信赖,他们家为革命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应该多照顾他一些。”从此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60年的风雨人生路。

 

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李文波、史锡珍夫妇响应国家号召,都回到老家安平县支援农业。回到家时伯母给了他们两个父亲留下的箱子做家当。“当时想把箱子晒晒、弄干净点放东西用,在打扫的时候结果不小心把箱子的底弄破了,心想可能是这么多年老化了,就没太在意。可猛然发现这不是底,箱子底部居然有夹层!”老人眼含热泪地说道,“当时我摸着箱子泪流满面,从小父亲在脑海中模糊的印象一下子清晰了。仿佛看到他把情报藏在夹层里,挑着这个箱子装作去张马尾罗,躲过了日本鬼子的一次次地盘查,一次次地把情报传递给党组织……”

 

当年的刘口公社聘用两位老人在北辛营村创办了兽医站,因为当年县内畜牧技术人员缺乏,两人为乡村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当时周围几个县就这一个兽医站,早起天还不亮就有老乡牵着牲口来了,爬起来扒拉口饭就开始给牲口看病,看着乡亲们心里着急我们也不愿意休息,一干就是一天。到了晚上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他这个心衰的毛病就是累出来的。”史锡珍老人心疼地看着老伴说。

 


多年来,两位老人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被老乡从睡梦中叫醒,半夜爬起来就去给牲畜看病。当时农村医疗条件不好有时也给人看病、帮人接生,十里八乡的乡亲说起两位老人来赞口不绝。直到今天,还经常有人专门跑过来看望他们,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爷爷的精神对我们家来说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们要一代代的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断头烈士”李中仓的孙女李敏坚定地说。


通讯员 李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