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凤凰城,赏繁花盛景。6月26日,以“英雄城市·花舞唐山”为主题的河北省第五届(唐山)园林博览会如约而至。



6月18日拍摄的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会址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一台、三馆、五院、九桥、十八展园……漫步园区,不仅可以将全省各城市的特色景观一览无余,还能窥见珠三角、苏州等地及唐宋清时期传统园林院落的独特文化魅力,而涵盖吃、住、康、行、购、娱等方面的高科技设施及互动沉浸式体验,更是潜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唯美的视觉效应,景区景观湖30万吨蓄水,及日1.7万吨的花草树木绿化用水全部采用唐山市排水公司“再生水”。若单从颜色和气味上判断,“再生水”与普通自来水没多大区别,但从工艺上看,这些能够替代自来水或地表饮用水源的水流,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产物,唐山生态之都的亮丽底色以不一样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6月18日,游客在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会址游览。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然而,矿业开发却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不规范开采造成山体破碎、地表植被损毁,开采、加工、运输环节产生的扬尘污染着空气……这不仅对矿区周边群众生活造成了影响,环境破坏的势头还制约着中华民族长远的发展。


抓环境治理就是抓民生福祉,就是抓高质量发展。自2013年开始,唐山市拉开了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大幕,司家营铁矿、迁西、迁安和南湖生态城等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屏障脱颖而出。本届园博会的会址所在地就曾是垃圾遍地、“散乱污”企业聚集的采煤塌陷区,唐山市开平区用3年时间对其进行生态修复,采取固体垃圾就地循环利用、山体堆筑、沉降坑塘整合疏浚引水成湖等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实现“荒芜地、废弃地”变身“城市后花园”,这也是对唐山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有力佐证。



6月18日拍摄的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园林艺术馆。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事实上,自2017年起,园博会已在河北省走过四个年头,不仅唐山,每一届园博会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选址都注重对城市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让昔日盐碱地、城市棕地、采煤塌陷区、工业污染地等地重现绿色生机与活力。


数据显示,河北省前四届园博会为城市直接增加绿量650公顷,每届园博会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大提高。以园办会、以会兴业、以业富民,衡水、秦皇岛、邢台、邯郸等地借力“园博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在显著提高,一幅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醉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又该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由“污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透过园博会的“河北经验”,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就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由此打开发展生态经济的一扇窗。


以省园博会为载体,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修复的示范样板,今日之河北,从坝上高原到大平原、从太行山到渤海之滨,狠抓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产业转型,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