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技艺在中国传承数千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掌握者甚少。为成功复原武强年画染料古法提取工艺,我市武强县年画艺人温潜鳞走上了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历经5载,跋山涉水、潜心研究,温潜鳞从近百种植物的根、叶、茎、花中人工提取出70多种颜色的染料,让传统“非遗”重现原汁原味。



温潜鳞告诉记者,武强自古就有用芦苇和麦秸造纸,用石榴花(红色)、槐米(黄色)、靛蓝草(蓝色)提取三原色印制武强年画的记载。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随着现代化工染料的普及应用,植物色提取和使用的工艺渐渐失传。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对年画技艺的研究也多了起来,但多是对雕版工艺的研究,对年画色彩特别是颜料的研究少之又少。”温潜鳞感慨,一个传统技艺,需要完整的工艺才行,材料、工艺、图案是重要的三大要素。



温潜鳞自幼喜爱书画,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习钦大师学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至今。2017年6月年画作品《骑鱼献寿》,获成都国际非遗文化节最佳传承人奖。2017年12月被授予“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出于对武强年画深沉的爱,温潜鳞决定复原武强年画染料古法提取工艺,展现武强年画原有的美感。


5年间,温潜鳞翻阅了大量古籍,多次深入四川、贵州、陕西等地,找到了在武强已经绝迹的靛蓝草原株。“青色的染料,来自蓝类植物,即从靛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对蓝染工艺的精辟总结。”讲起一种种美得纯粹、美到极致的天然色彩,温潜鳞兴致盎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跋山涉水中,温潜鳞四处讨教农林专家,亲手研磨,进行杂交和人工培育,终于掌握了靛蓝草的大面积种植技术。如今,他从近百种植物的根、叶、茎、花中人工提取出70多种颜色的染料,为武强年画印染带来新的生机。


“今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对植物色提取工艺进行了报道。这是对我的极大的鼓励和认可。”温潜鳞表示,复苏植物印染正当时。目前,他致力于古法染色的保护、推广,打算走一条“非遗”保护的新路子。“用天然染料商品化替代合成染料还不现实,但植物染色在满足个性化需求、践行环保理念方面,应有一席之地。下一步,我计划将植物色染料应用于武强古法年画衍生品和服装面料的印染工艺,开辟武强年画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憧憬未来,温潜鳞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