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结束,涉及高考的各种骗局又开始蠢蠢欲动。衡水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四类涉及高考的典型骗局。


骗局一:考分提前查,分数可修改


高考考完了,但分数还未出,有些家长开始焦虑,希望早早获知分数,为后头的报名做准备。家长“熬”不住焦躁,骗子就开始冒头。


以衡水市曾发生过的具体案例为例,考生小周的母亲在一个高考复习群里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只要交钱就可以提前查分”。因迫切希望得知孩子的成绩,小周的母亲联系对方,并通过微信向其转账2000元。然而,此后的剧情发展完全不在小周母亲的预料之内,她不但被对方拉黑,还接到了各类骚扰电话,令其不堪其扰。“此类骗局的具体操作手法为,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短信发布虚假广告,谎称可以‘提前查分’,或者利用黑客技术‘修改分数’,以此引诱考生或家长上当。”民警解释,一旦有考生或家长轻信,不法分子便通过发送虚假查分链接、收取改分费用等方式诈骗其钱财。借此提醒市民,查分一定通过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渠道,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骗局二:低分高录多为诈骗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等名额,称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主要与考生及家长打心理战术,他们看准部分家长爱子心切,听到能弄到高校内部指标往往不多加分辨便转账,从而骗取对方的钱财。”民警解释,此类骗局在我市并不多发,但也有几名考生家长曾上当受骗过,“钱掏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咨询对方的话,总会被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大学即将开学仍旧等不来内部招生指标,家长们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民警提醒考生家长,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因此,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三:“混淆概念”要分清


个别不法分子会把普通高等学校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但当考生入学后才知道,所谓的“高等学校”其实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民警提醒:不同的招生类别,入学条件也不一样。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不参加普通高考。“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骗局四:兼职刷单骗局


考试结束后,有部分考生会选择找一份兼职来锻炼自己或者挣点费用减轻家庭负担,这值得肯定和鼓励。但是,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社会经验,会落入刷单类诈骗的陷阱。



前不久,衡水市19岁女孩彤彤就接到了微信好友的刷单邀请,先后向对方转账三次,共计一万余元。“刷完几单后,对方告诉她需要再转16000元才能接受到返款,这时候,她就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民警解释,刷单返利本就是一种违法失信行为,诈骗分子利用第一单的蝇头小利来诱使受害人加大刷单本金的投入,再以单数不够、交纳保证金等为幌子进行诈骗。民警提醒考生在网上找工作时,应注意不轻易透露银行账号、密码、支付宝账号等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未留固定电话与办公地址的广告。对于薪酬明显比市场报价高出两倍以上的广告,要提高警惕。招聘方若要求先行缴纳费用或多次索取费用,应当立即拒绝,发现其有诈骗迹象,应当立即报警。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衡水市反诈中心民警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任何与金钱交易有关的人员和网站,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不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如遭遇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