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房,患者徐某因腿骨骨折接受治疗进入康复阶段,他接受医生建议,由中医科医生定期来做康复治疗。中医科根据徐某伤情特点,选择针灸和推拿按摩促进伤腿康复。短短几天过后,徐某就可以拄着拐杖独立行走一段距离了,比预期提前了一周。这样的事例在四院很多,说明中医的推拿按摩在治愈骨伤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医推拿,又被称“按摩”、“按跷”、“导引”、“案扤”、“摩消”等。是依据中医理论,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肢体活动,来恢复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按摩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属中医学重要部分。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今天,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将这项传统医学纳入中医发展战略布局中,结合自身骨科特色,以传承为基础,创新为突破,让广大患者们从中获益,亲身体会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


在四院中医科,我们了解到,推拿按摩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术,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未完待续)


作者: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 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