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成了重灾区。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我们像往常一样上班,突然看到科室群里发通知,我们科要分两批去支援武汉,让大家踊跃报名,我报了名。报名后不到2小时,院里通知第一批中午出发,我是第二批,被通知随时待命。第一批走了以后,我们第二批一直处于备战状态。我时刻关注着湖北的疫情,看到一批批支援湖北人员出发,起初的恐惧战斗慢慢变成了渴望战斗。


2月20日上午接到主任电话,通知第二天出发。2月21日,我们作为衡水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经过短暂的培训,我们上岗了。我们支援的对象是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江南院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29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个病区有60张床位,我们刚接管时处于满床状态。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战友,陌生的电脑操作流程,我的内心有些忐忑,既怕工作出现失误,又怕因自己失误给病人造成损失,所以我一直小心小心再小心。从驻地到医院要50分钟车程,返回时需等人齐后才发车。回到驻地洗澡、吃饭,时间安排得很紧。



防护服密不透气,口罩带子、护目镜的带子勒的脑袋麻胀难耐,带着防护口罩,还得跟病人交流喊话,喘气都很费劲。带着护目镜视力受限,带着双层手套,键盘用保鲜膜包裹,书写病历时1个字母1个字母的慢慢码,工作效率比平时慢太多,我们慢慢摸索经验,慢慢适应。我每天负责给病人查房、调整治疗方案、向上级医生汇报病情(尤其危重患者)、书写病历、交接班、向患者答疑、向家属交代患者治疗进展。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听不懂当地方言,我不得不拉来患者和当地护士充当临时翻译。在工作中,我积极配合组长做好各项工作,先期第一批进入污染区进行对接及救治工作。作为年龄稍长的呼吸科专科医生,积极协助其他医生处理临床工作,组里队员配合默契,工作开展的很顺利。在驻地,我积极协助工作人员分发防疫物资,协助领队们做好一些数据统计工作。遇到缺乏防疫物资的战友和志愿者们,积极分享自己携带的紧急防护用品。在工作之余,认真书写支援湖北日记,积极传播正能量。



20余天来,看着危重症患者转为重症,重症转为轻症,我们累关快乐着。医生值班时最怕的就是病人出现突发情况。3月8日夜班,9日凌晨,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病房,走廊里一位阿姨焦急地走过来,对着我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话,我拼命听,总算听清“起不来了”几个字。我忙跟她来到26床,这是位86岁的老爷子,肺炎、胆囊炎、心衰、肾衰、高钾血症。当时老爷子正坐在便盆上,面无血色,手脚发颤。原来他不想麻烦护士,自己下床解大便,结果力不从心,腰酥脚麻,站不起来了。看着老人愈加着急,我喊来护士姐妹,顾不上近距离接触的风险,一起把他抱起来。护士妹妹给他擦屁股,我在后面抱着他,我感觉越来越吃力,老爷子身子一个劲儿往下沉……


我下意识地看了眼心电监护仪,心率226次/分,确认不是干扰,是室速,危险!我和护士迅速把他拖拽到床上躺下,顾不得给他提上裤子,我吩咐护士推心电图机子,推抢救车……心率200次/分左右,负压124/76mmHg,指痒96%,还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约持续了1分多钟,还没来得及用药,老爷子的心律自己转成了窦性心律。他长出了一口气说:“没事了,谢谢你们。”有惊无险,我们再三跟老爷子强调,一个人不要下床,不要怕麻烦我们,有事按呼叫铃。我把呼叫铃放在了他的枕边。值班时,像这样的突发情况时常发生,心总是悬着,但是我们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保证患者安全。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在抗疫期间我火线入党,3月18日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回头想想,还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自己一直觉得就是换了个工作地点,多穿了身防护装备工作。因为自己不光是一名医务人员,同样也是父母的女儿,儿子的妈妈,说没有顾虑和担心那绝对是假的。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义不容辞。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奔赴“战场”,我们小心谨慎行事,努力保护好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更多的病患。随着对工作环境的越来越熟悉,对工作流程越来越了解,看着一名名病人逐渐转危为安,知道后援团的成员帮我把家人照顾的很好,我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全国上下一盘棋,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是“英雄”。


这次任务已经圆满结束,我经过短暂的休整,继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善。

 

讲述人:高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