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武汉的这段日子注定将成为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记忆。2020年2月5日中午,得知上级驰援武汉定点医院的通知后,我主动请缨,并如愿随我市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第二批队员驰援武昌方舱医院。
临行前,院长李卫成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防护,听从当地领导安排,积极工作,克服困难。我们都等你胜利归来。并叮嘱我的妻子说:“如果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要及时向医院反映,医院一定会竭尽全力解决,家里的事就是咱医院的事。”暖心的嘱咐令我十分感动。
在县宾馆临时开了个简单的欢送会后,我就和中医院的小兄弟王磊急匆匆地坐上去往衡水的专车,到达衡水卫健委,和衡水市的队员们集合,一行共计15人,由衡水第五人民医院脑外科护士长张宏亮带队坐上了去往武汉的火车。
次日凌晨四点半到达武汉(汉口车站)并入驻当地安排好的新大地酒店。当天下午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工作,2月8日我们值守首个夜班,当晚收入院病人38名……尽管工作节奏很快,但我们半点不敢马虎。尤其是当时患者初来时,由于精神状态紧张,心理上难免会有恐惧和焦虑。加上语言沟通障碍,医患之间的配合不如想象中顺畅。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带队队长张宏亮以分组分病人的方式,给病人做宣教工作,又在病人中找代表,让病人代表再和病人沟通,很快就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在病区内,我们队率先发起实行6s管理,做到物品及药品定位放置。还带领大家做七步洗手法和指导怎样正确佩戴口罩。随着我们在舱内跟患者的互动次数增多,舱里的气氛渐渐融洽起来,每次到我们的班次,舱里都会响起大家的欢呼声。
武昌区方舱医院共分为3个舱,我们河北队在B舱工作,B舱共收治病人654人,治愈500余人,转出100余人。整个武昌区方舱医院内共收治病人1134人,治愈833人。我们收治的病人是整个武昌区方舱医院病人的一半。我们所在的河北医疗队也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以及“抗疫志愿者之星”“抗疫先锋””最美逆行者”等荣誉称号。在武昌方舱医院内,我们做到了五个零的目标:入院病人零死亡、出院病人零回头、医患之间零纠纷、患者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这些目标可谓来之不易。
每次出舱,脱防护服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每脱掉一层防护用品必须进行“手卫生”按照要求轻轻的将防护用品一一脱掉,不得轻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比如在摘护目镜时,我们要两手将护目镜的带子轻轻撑开,闭上眼睛,然后小心地将护目镜摘掉,放在浸泡液中进行消毒。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在我们的队伍中,我是岁数最大的,还有两个90后的小弟弟和小妹妹。面对疫情,他们敢于担当,冲锋在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们是90后,一面是孩子,一面是战士。他们是令人骄傲的“90后”他们既是父母眼中还未长大的孩子,又是抗“疫”战场上的战士。他们的乐观、可爱、温暖、坚强和充满生机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这就是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我为他们加油喝彩!
由于我有高血压病史,在舱内工作期间,队长和其他战友非常的照顾我。每次给病人出舱做拍片检查时,一般都会安排我去,这是因为出去能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和气氛。在给病人做检查时,我和队友栾红超都会推着轮椅去,遇到上下台阶,要把病人抬起来。红超力气很大,尽管回来时我们都汗流浃背,但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舱,我们感觉再多的付出都值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转好,我们的武昌区方舱医院于3月10日下午正式关舱,有许多志愿者赶到现场为我们加油喝彩。我感到非常的激动,能得到武汉人民的认可,我们在舱内工作1个月的汗水没有白流。根据上级安排,我们于3月18日踏上回家的路程,高规格的接待,处处掌声与鲜花,都化成鼓励,让我浑身充满力量。
在酒店进行休整、隔离期间,我们继续互相学习,总结经验,想把新学到的知识带回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去。我们还通过学习强国app,天天在手机上学习,答题,视听,阅读等,十四天的时间短暂而又充实。
在这次抗议阻击战中,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党和国家展现出的领导力、指挥力和凝聚力,对外展现出我们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建设、中国的力量,让全世界人民感到震惊与敬佩。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地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在这次支援战疫工作中,我们队的口号是“一起来、一起拼、一起赢、一起回,不辱使命,平安到家”我们做到了!
讲述人:苏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