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场上,有一群鲜为人知的前线战士——他们穿梭在危机四伏的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患者,用手中的笔精准记录下患者的信息,寻找感染来源与危险因素,与疫情蔓延的时间赛跑。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简称“流调组”)的张利焱、王宝峰、贾若苹、蔡小超、吴蕊丽、赫娜、冯顺心、赵文晓。


肺炎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迅速抽调贾若苹、蔡小超组成流调组。疫情日渐紧急,大年三十晚上,市疾控中心抽调王宝峰、吴蕊丽等精干人员充实到流调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接到任务后迅速展开调查。


流调组的职责不是抢救感染的患者,而是判定密切接触者,划定隔离范围,避免更多人感染。作为流调人员,必须尽快掌握患者发病前后的行踪轨迹和接触范围。1月25日下午4时,流调组接到第一例疫情报告。组长贾若苹随即带领蔡小超、赫娜、吴蕊丽前往医院。他们和区疾控中心的同志一起组成联合调查队。由于要和患者近距离接触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被感染的风险不低于临床医生,但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犹豫。到了医院,蔡小超、贾若苹马上戴上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靴子,捏紧流行病学调查表,走进患者隔离治疗间。他们与患者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患者发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史,仔细记录患者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蔡小超说,在隔离病房,由于患者身体、精神状况比较差,反应比较慢,有时回忆不起来,沟通过程很需要耐心。虽然在隔离病房多待一分钟,就增加一分风险,但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克服各种困难和不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尽量找到精准信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论什么时间,流调组接到任务,马上就出发。1月31日晚上,阜城县报告有个可疑患者。零点十分,张利焱和贾若苹驱车从单位出发,40多分钟就到了阜城。他们和该县疾控中心的同事,共同了解患者情况,完成了调查。


遇到复杂的情况,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排查。2月2日,枣强县报告一起疫情。王宝峰和贾若苹火速赶往枣强,连续两天开展调查。该患者从未去疫区,怎么也会被传染呢?王宝峰和贾若苹对这半月她接触的十几人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最后,他们了解到该患者的父亲曾坐车去北京,而这次列车的始发地属湖北省黄冈,由此找到了疾病的来源。王宝峰说:“我们宁可再累一点,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因为这是对全市人民的健康负责。”


虽然每天很累,但是流调组成员都很乐观,在工作的同时,经常互相鼓劲儿。从大年三十至今,他们全部坚持早早到单位上班,中午不回家,加班到凌晨是常态。王宝峰、张利焱两位老科长,不光技术过硬,而且像老大哥一样,关心、爱护年轻同事。冯顺心加入流调组后,天天在单位加班加点干活,没给放假在家的孩子做过一顿饭。吴蕊丽、赫娜等年轻队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效率很高。她俩家里孩子都小,老人和家属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赵文晓新婚不久,头一年在婆家过年,初一就来上班了。同事们问她:“公公婆婆对你有意见吗?”她说:“老人深明大义,不但没意见,而且挺赞成。虽然对家人充满了愧疚和不舍,可是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一名战士,只能一路冲锋向前。”



“疫情没有结束,我们的脚步就不会停止。”贾若苹说:“无论多累,我们都将继续以饱满的斗志,投入到最前线,当好查寻疫情来源的‘侦察兵’,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及时阻断疫情传播的途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