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如何被检测出来的?
记者探访疫情发生后的衡水市疾控中心检验科
由9人组成的检验团队已连续奋战多日,这是他们的领头人惠科长,图为惠科长正与报送病例标本送检人员联系。
衡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实验室,是我市唯一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全市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标本都会送到这里进行检测。
在这里,一支由9人组成的检验队伍已连续奋战多日,他们以实验室为战场,与时间赛跑,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
所有标本“随到随检”
“昨天最后一个标本送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晚上12点,我凌晨4点从实验室出来的……”双眼布满红血丝的检验员小倩,对这种工作强度已经习以为常。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只有尽早确定了传染源,才能为防控争取宝贵时间。所以对于检验科的检验人员而言,他们是与时间赛跑,丝毫不敢放松。检验员们凌晨走出实验室是常事,简单休息一会儿,又开始投入到次日的工作中。
病例标本到了,又一次危险的任务开始了。
从农历腊月二十九至今,全体检测人员吃住在单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24小时轮班值守,彻夜不休地对医疗机构送检的标本逐一检测,保证标本“随到随检”。目前,这里拥有4套病毒检验设备,检测试剂充足,就当前形势看,完全可以满足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需求。检验科惠科长表示,“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绝不放过一例可疑样本,不放过一丝怀疑!”
过硬的技术让病毒无处遁形
相对于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疾控检验人员在大家面前略显低调。其实,每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确诊,都离不开检验人员的参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是一个标准化流程,从最开始的样本接收登记、实验环境准备、个人防护装备、核酸提取、试剂配制、PCR检测、结果反馈及废弃物规范化处理,前后要经历诸多步骤。
实验室检验人员面对的是从病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部位采集的标本,如痰液、鼻咽拭子、支气管灌洗液等,这些标本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传染源,检验员们可谓是和病毒“最亲密接触”的勇士。自收到首批标本以来,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地连轴转工作,别人唯恐避而不及的病毒,他们却天天都在一起。
每次检验,检验人员须“全副武装”才能开始进行核酸提取、体系配制、加样、核酸扩增、判定结果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记者透过窗户看见,实验室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穿着隔离衣、防护服,戴着帽子、口罩、护目镜、乳胶手套、鞋套等。据了解,穿上这一整套的防护装备,需要经过十余道程序、花费15分钟。
刚刚结束实验的检验人员又一次开始了全副武装,隔离衣、防护服、帽子、口罩、护目镜、乳胶手套、鞋套……15分钟后准备完毕。
最危险的核酸检测过程繁琐复杂,从样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扩增,全过程大概4小时左右,检验人员配备二级防护,全排生物安全柜噪声大,送风导致室内温度低,环境艰苦,由于防护服紧缺,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消耗,检测人员连续几小时不喝水,不去厕所。出实验室后,脸部经常被口罩、护目镜和面罩挤压变形,疲惫不堪。
为了在病毒检测期间不上厕所,在进入病毒实验室2个小时前他们都强制自己少喝水、少吃食物。
“实验室里没有供暖设备,但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之后,就像穿着雨衣去蒸桑拿。”“最难受的就是那个护目镜戴久了会蒙上一层雾气,让我们很难看清楚眼前的东西,但是检测工作丝毫不能马虎,每一步操作都需要非常精准,尤其在微量加样的时候,需要精确到微升(千分之一毫升),这对我们眼睛的考验真的非常大。”检验员小群和小瑜说。
整个实验区域内为负压,空气须经过高效过滤系统过滤后,才能向外排放,确保病毒不会外泄。此外,除了在检测中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在每一次的检测后,实验室都要进行一次消毒,确保实验室里无病毒残留。
80后、90后主动担起重任
80后和90后,他们担起了检测中绝大部分与病毒零距离的工作。
此次疫情,检验科9人中,2名90后和3名80后主动冲在最“前线”——新婚燕尔的小蕾、为值班强行给二宝断了奶的小楠、腰椎间盘突出的小瑜、和爸爸一同在战“疫”一线的小倩、全科唯一的男同志小群,他们担起了检测中绝大部分与病毒零距离的工作,“战‘疫’不止,我们无休”成了他们共同的口号。
每次检验下来,汗水浸湿了衣裤,脸上压出了压疮。
为了在病毒检测期间不上厕所,在进入病毒实验室2个小时前他们都强制自己少喝水、少吃食物,但比饥渴更难受的是,戴上N95口罩后的憋气胸闷、戴上护目镜后的雾气模糊、穿上防护服后的笨拙不便。每次检测下来,汗水浸湿了内衣内裤,脸上压出了压疮,嘴唇起泡、干裂,让人很是心痛。可是他们却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
比饥渴更难受的是,戴上护目镜后的雾气模糊、穿上防护服后的笨拙不便。
其他几位同志则承担着协调保障、信息上传下达等工作,同样兢兢业业,不敢一丝懈怠。为保证检验人员能有些许的休息,检验科办公室里临时支起了三张床铺——两张硬板行军床,一张杂物垫起来的硬木板。床不舒服,但能躺下休息一会儿,对大家来说都是奢侈。
几小时后,实验结果出来了,他们以实验室为战场,与时间赛跑,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
记者:刘晓菲
通讯员:李晓晨
摄影:高明
编辑:薛倩 彭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