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76年间,一代代知识分子远赴大漠深处,接续守护莫高窟,疮痍之地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敦煌50余年,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各洞窟的分期断代,带领团队致力保护传承,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突出贡献。
择一事终一生,这份执着与坚守,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品质。
事实一再证明,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以贯之、一干到底。“两弹一星”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
择一事,是守住初心,不被繁花迷住双眼。一名教师,应传道授业解惑,担起职责;一名医生,应救死扶伤;一名军人,应保家卫国,要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然而,一些人滋生浮躁心态,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其结果,或为名所困,或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1963年7月,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50多年来,她扎根西部,以敦煌作故乡,不顾环境艰苦,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称号。选择一份职业,就专一、负责地去做这份职业。浅尝辄止地同时挖好几口井,远不如持之以恒地把一口井挖深,才能挖到水源。
终一生,是甘于寂寞,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成功路上,从来只有痴迷、执着之人才能登上顶峰。不管是谁,只要想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怕—曝十寒,最需坚持不懈;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择一事终一生,需要决心和信心,也需要恒心和耐心。这里的恒心、耐心,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樊锦诗在大漠戈壁中,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为什么?在她写给北大新生的一封信中,可以找到答案,“我几乎天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值得。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一辈子或许能做很多事,但选择一项事业终其一生为之奋斗,是一种信仰。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让平凡的人生彰显非凡的力量。
在这个喧嚣的当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择一事终一生的境界,令人肃然起敬。你我不妨以他们为镜,勤拂试自己的心灵,勤校正自己的行为,在选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把梦想绽放成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