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道德群星闪耀燕赵大地,感动全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全国“最美奋斗者”3人、全国文明家庭2个、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个、全国“四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例、中国好人9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燕赵楷模时代新人”3人、“最美河北人”38个、河北好人77个,市县典型1300余个。
好人,是人们对那些德行高尚者最朴实、最亲切的一种统称。一个人,无论其社会身份如何,能获得好人这样一个称号,都是对其给予的最高奖赏。在衡水,从来就不乏好人。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王文忠,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吴殿华、张志旺,以及“上校村官”王晓勋、“新时代的时传祥”许久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范党育、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双星……衡水好人是一个群体、一种现象、一种品牌、一种效应,他们用自己的道德光芒照亮了湖城,悄然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民族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辉。
有人会问:“衡水为啥好人频出?”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衡水地处燕南赵北,东与齐鲁接壤,历来是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处,千百年来,得文化发展风气之先,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资源丰富,名贤俊杰史不绝书。儒学宗师董仲舒,攻书“三年不窥园”,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开创道统两千年;窦太后贤佐三朝,文景盛世,泽被汉武;北魏冯太后,促民族融合;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首举义旗,除暴安良,驰骋燕赵大地;盛世鸿儒孔颖达,药王邳彤,边塞诗人高适,名相李昉……众多历史名人,犹如群星璀璨,构成了衡水绚丽的历史星空。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为衡水好人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无数革命先烈的精神熏陶。衡水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安平县台城村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诞生地。涌现出节振国等为民族的解放与革命的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造就了弓仲韬、李锡九、张海峰、贾殿阁、严镜波等优秀领导者。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吕正操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被誉为“冀中平原一青松”、积极支前的“红大嫂”宋欣茹,以民族大义为重,组织妇女做军鞋、挖地道、动员参军、救护伤员。还有被称为“冀中子弟兵母亲”的李杏格,先后救治了73名伤员。这些都成为衡水人民学习的榜样。
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以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为引领,开展“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用道德凝聚城市之魂。尤其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社会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市民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志愿者、爱心组织积极开展爱心帮扶、情暖老人院、心系老党员、环保志愿行等一系列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浓郁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学好人、做好人成了一种精神追求。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火光。”好人,不仅仅是一次次践行道德的义举,更是一次次传递道德的力量。让我们都来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这样,衡水必将更加文明、更加亮丽,更令人心仪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