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六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水利建设投资实现阶梯式跨越,预计总投资额将超3600亿元。


本台记者 李夕雨:


"十四五"正在发布。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水利,则是安澜之盾、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河北兴水治水的"成绩单"。


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首先介绍了"十四五"一项重要进展:全省累计实施防洪、供水、水生态等重点工程5576个,2022年、2023年、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突破500亿、700亿、1000亿元,实现"三年跨三阶"。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厅长 崔志清:


预计"十四五"全省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3600亿元,是"十三五"的2.9倍,项目数量、投资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完善。


"安全"是河北治水的头等大事。"十四五"期间,河北新开工娄里、乌拉哈达等9座水库;对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新河等184条段2900多公里骨干行洪河道和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实施大陆泽、宁晋泊、东淀等11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厅长 崔志清:


目前全省在册水库1001座,5级(及)以上河道堤防1万余公里,列入国家名录蓄滞洪区13处,进一步完善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


防洪安全要"筑得牢",供水安全也要"守得好"。"十四五"期间,河北持续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供水保障体系。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厅长 崔志清:


"十四五"期间 全省引江引黄外调水量190.4亿立方米,较"十三五"增加38%。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引江调水140.2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引江调水6.3亿立方米,引黄调水43.3亿立方米。


本台记者 李夕雨:


治水的核心是为民,"十四五"期间,水网建设成果是如何惠及千家万户的?发布会上,有这样一组"民生数据",勾勒出了清晰的图景。


农村供水实现"从有到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2%,规模化供水率达到66%,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3.6和25.6个百分点。72个县1533万农村居民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喝上引江水。


粮食安全有了"水利保障":我省累计投资69.15亿元,对40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现代化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30万亩。


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 王华亮:


"十四五"以来,我省灌区用水效率连年提高,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为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超740亿斤贡献了重要力量。


本台记者 李夕雨:


治水不仅要"保安澜",还要"优生态"。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身边的河湖水更多更清,景也更美了。


先看河湖水:全省累计建成幸福河湖255条,向107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超218亿立方米,永定河连续实现全年全线有水,大运河、滹沱河、滏阳河等50条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100%。


再看地下水:河北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31万亩,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24年底全省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面积较"十三五"末分别减少31%、99%。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