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第200次捐献单采血小板,也是我56岁生日,能以这种方式度过,太有意义了!更让我激动的是,这份坚持还让我收获了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


10月20日上午,在衡水市中心血站,刚完成捐献的郭四辈难掩激动。这位来自饶阳县五公镇邹村的普通农民,献全血2次,单采血小板198次,已累计献血200次,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1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5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1次,用一滴滴热血为无数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特殊经历  点燃献血火种


 2007年的一天,郭四辈去石家庄某医院看望病人,恰逢医生为手术患者紧急动员献血。“看着那焦急的场面,听说献血能救人性命,我当时心里直痒痒。”郭四辈回忆,虽因急事那次没能献成,但救人的念头深深扎根心底。回到衡水后,他便一心惦记着献血这件事。2007年8月28日,他特意从饶阳辗转赶到市中心血站,第一次捐献400毫升全血,正式踏上了长达数年的无偿献血征程。


“献血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身体有益”。“既能调理身体,又能挽救他人生命,这是有价值的事!”早在2006年,郭四辈在单位体检时,听到医生提及了这样的说法,他便牢记在了心里。之后,他查阅了大量献血知识资料,为日后长期坚持奉献打下了正确的认知基础。


跨越距离  坚守献血约定


捐献全血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四辈从血站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量更大,且捐献间隔时间更短。2008年3月13日,他第一次尝试捐献单采血小板,从此便与这份“高频次的善意”绑定。饶阳县到市中心血站有不短的路程,血小板采集还需提前预约,可这些困难从未拦住他的脚步。“每月去血站捐血小板,早就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比跟朋友的约会都准时。”他笑着说:“厂里老板得知他坚持献血的事后格外支持,每次请假都痛痛快快批准,还总叮嘱我献完血好好休息。”


每次捐献,郭四辈都会提前规划好时间,天不亮就驾车出发,到血站后熟练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检查与采集流程。献完血后,他往往顾不上吃口热饭、歇口气,就匆忙往厂里赶,生怕耽误工作进度。“献爱心不能耽误谋生,两样都得尽心。”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医护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郭是血站的‘老熟人’了,这么多年风雨无阻,这份毅力太难得。”而他所获得的1次终身荣誉奖、5次金奖、1次银奖,正是对这份执着奉献最厚重的褒奖与肯定。


以爱为桥  带动更多人同行


“身边不少人对献血有顾虑,要么怕伤身体,要么觉得跟自己没关系,我就想趁着机会多跟大家说说,让更多人知道献血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郭四辈不仅自己坚持献血,更主动当起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员”。每次从血站回来,他都会特意带回献血知识手册和宣传海报,趁着厂里休息时间,给同事们逐条讲解献血的益处与注意事项。走亲访友时,他也不忘分享自己的献血经历,打消身边人的顾虑。


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厂里不少同事也陆续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以前总觉得献血挺吓人,听老郭讲了他的经历,又看他身体一直好好的,还拿了那么多奖,就想着也来尽份力。”同事们提起郭四辈,语气里满是敬佩,“他不光自己做榜样,还带着我们一起行善,真是当之无愧的献血模范!”


郭四辈的妻子也被他的热血情怀深深感染,多次提出要和他一起去献血,可每次体检都因体重未达标未能如愿,这成了她心里的一个小遗憾。但这份遗憾,反而让郭四辈更加坚定了坚持献血的决心:“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多献一次,就能多帮一个人;我多劝一个人加入,这份爱心就能多一份力量。”


生日当天完成第200次单采血小板的捐献后,郭四辈无限感慨。回首多年来收获的终身荣誉奖与多次金银奖项,他觉得这是自己收到过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一直把献血这件事做下去,用自己的热血,为更多等待救援的生命架起希望之桥。”


郭四辈的话语质朴无华,却带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一位普通农民的大爱担当与生命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