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10月4日,在衡水市景县安陵镇小村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耙地、点蒜、填埋、铺膜……以精细操作抢抓农时,每一步都饱含对丰收的期盼。



“今年是我们村第一年种大蒜,为此我们特意到山东进行了考察学习,从种植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全过程的支持和帮助。”小村村党支部书记潘建忠介绍,今年种植大蒜近30亩,预计每亩产蒜可达2500公斤。



大蒜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从种植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后期的收获都需要足够的劳动力。这不仅拓宽了集体增收渠道,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仅在大蒜种植阶段每天就需要20余人的劳动力。“我们家玉米都收完了,在家也没什么忙的,已经来这里种了五天大蒜了,一天能挣100元”“我们都是本村村民,离家近,中午还不耽误给孩子做饭”村民们嘴里说着话,手里的活儿却一直没停。



大蒜产业投入少、周期短、产出高、价格稳,冬天的蒜苗、春天的蒜薹、夏天的蒜头,一种三收,种蒜当之无愧是致富增收的拳头产业。据潘建忠介绍,该村立足本地资源,大力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利用小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党支部+农户+合作社+企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集中流转、托管农户土地,助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