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白内障作为老人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防控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老人常感视物模糊、色彩黯淡,这往往并非简单的“老花眼”,而是眼睛的“镜头”——晶状体变得浑浊,即患上了白内障。所以,科学认识、积极应对白内障,是守护晚年视力健康的关键。
什么是白内障?
怎样理解白内障?我们可以将眼睛比作成一台精密相机。晶状体就如同相机的核心镜头,本该完全透明,确保光线精准聚焦在视网膜(“底片”)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就像透明的鸡蛋清被煮成了白色,这就导致“镜头”变得模糊,视力也会下降。然而,因公众对白内障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所以常常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一,过度迷信药物,认为药物可以治好白内障。其实,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让已经变浑浊的晶状体重归透明,手术是国际公认的唯一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法。
误区二,盲目拖延,认为白内障必须等“熟透”才能手术。其实拖延白内障手术,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青光眼等并发症,增加手术难度与风险。现在,主流的微创超声乳化手术已非常成熟,通过2-3毫米的微小切口即可完成,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现代白内障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值得欣慰的是,现代白内障治疗已能将危机转化为一次视觉的“升级”。白内障手术一般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约10分钟,无明显痛感,术后视力恢复迅速。并且现代白内障手术有多种人工晶体供患者选择,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同时解决“老花眼”、散光等问题的多功能晶体,从而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看得好、看得舒适”的飞跃。
衡水华厦同瑞眼科医院专家提醒您:若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色彩辨识度降低、夜间视物困难等症状,应警惕患了白内障。这时请不要慌,可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眼科接受专业检查与咨询。让我们用科学驱散眼前的迷雾,共同拥抱清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作者:王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