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湖城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眼下,衡水市阜城县4万亩红高粱陆续成熟,如燃烧的火焰般将田野装点得绚烂夺目。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奏响激昂的丰收乐章,绘就出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画卷。


火红高粱映丰景
走进崔家庙镇小息村的高粱种植基地,仿佛踏入一片红色的海洋。挺拔的高粱整齐排列,像是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饱满的高粱粒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诱人光泽,从收割机舱门如金色瀑布般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被送进拉粮车。几个来回后,一片片高粱便完成收割,秸秆被粉碎还田,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田间地头,村民们脸上满是笑意。“今年高粱长得好,机器开得顺,一天能收百十亩,看着粮食往家运,心里别提多踏实!”村民息红涛高兴地说。另一位村民息朝永也感慨:“我种了12亩,预计亩产600公斤,收入能达1.7万元。以前种其他作物,又累又操心,收入还不稳定。现在种高粱,省工省力,每亩比以前多收300元。”
小息村党支部书记息殿平看着丰收景象,欣慰地介绍:“今年村里种了600多亩高粱。种高粱省工省力,还方便村民就近打工,增加收入。种植中采用赤眼蜂防治、无人机打药等先进技术,人工投入少,高粱品质有保障。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产量比去年高20%,大家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良种助力促增收
崔家庙镇种植的高粱品种是“冀酿2号”,由阜城县与河北省农科院联合研发。它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等显著特点,单穗重量可达半斤以上。
“冀酿2号”的推广种植,不仅提高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也为阜城县的酿酒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当地一些酿酒企业纷纷与高粱种植户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产业无缝对接。酿酒企业有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能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酒;种植户则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收入得到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为解决销售难题,提高种植积极性,阜城县在高粱种植初期就与四川、贵州等地的酿酒企业签订了销售订单。这种订单式销售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我们与酿酒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按照企业要求种植和管理,生产出的高粱符合质量标准,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收入有了保障。”崔家庙丁庄种植大户张胜笑着说。订单销售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还促进了高粱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经营向远行
近年来,阜城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一方面创新推行“六位一体、八统一分”的种植经营模式。该模式通过分户承包生产经营,保障高粱品质与销路畅通。从选种开始,专业技术人员便依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精心挑选适应性与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丰收筑牢根基。田间管理时,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精准防治病虫害,及时解决生产难题,如同田间“守护者”,确保高粱茁壮成长。收割环节,根据高粱成熟度与天气状况,合理安排时间,保障颗粒归仓。阜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种植户种高粱心里更有底,靠科学种植,全县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阜城县大力打造“阜城红高粱”特色农业品牌。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高粱文化节等活动,全方位展示“阜城红高粱”的独特魅力与优良品质。在展销会上,饱满的高粱颗粒吸引众多客商驻足;文化节里,丰富活动让人们深入了解高粱文化与产业价值。同时,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阜城红高粱”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大市场。
阜城县万亩高粱喜获丰收,不仅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未来,阜城县将继续围绕高粱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等方向探索新路径,推动“丰收粮”变成“增收钱”,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火红的高粱映照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