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央关于新技术新场景应用的部署,河北以“1231”模式推动场景创新走向纵深,这一模式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实践。近日,河北省“创新应用场景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了唐山,聚焦机器人共享制造、智能装备研发、化工新材料中试等典型场景。


唐山一家智能机器公司针对京津冀机器人中小企业“制造弱、创新难、抗风险差”痛点,打造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共享制造平台,提供研发、制造、服务、政策端(含2亿元创投基金等)全链条赋能。目前该平台已服务近130家企业,带动新增产值超1亿元,研发周期缩短15%、单位成本降低8%,落地多项成果,“百川模式”成产业共享标杆。



想看这些机器人成果如何应用?走进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4600平方米的空间里,工业焊接、消防灭火、轨道检测等130多种机器人产品集中亮相,50余家企业的技术成果在这里实现“一站式展示、体验、购销”。作为唐山智能制造的“窗口”,这里不仅能让观众直观感受科技魅力,更搭建起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桥梁。



在特种装备领域,一家智能装备公司的实践同样亮眼。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智能防爆机器人”获评2023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年营收超14亿元。其参与打造的唐山“空天地网”一体化监管体系,融合无人机群巡查与AI识别,破解了传统监管“发现难、危险大”的痛点;而还有一家科技公司,依托矿区闲置资源建成的高速动态测试平台,更以全球领先的50-800km/h大尺寸模型测试能力,为全球最大货运无人机提供关键认证,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基建”。



这些一个个的场景创新案例,正是河北“1231”模式落地的生动注脚。此次“创新应用场景媒体行”,也将通过挖掘更多唐山实践,让场景创新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扩散,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编辑:李辉

来源:总台河北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