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衡水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窦勇进就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苏志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志云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窦勇进介绍,我市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高位推进落实,连续多年将人口生育保障工程、中小学建设等列入民生实事。市卫生健康委作为牵头部门,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系列工作部署,强化协调联动,坚持统筹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生育支持措施,今年4月份,在试行2年基础上,我市修改完善再次印发实施《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支持措施》,继续落实衡水特色支持措施;7月份,经市政府审定,出台《衡水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14条措施》,推进生育好型社会建设。


夯实资金项目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财政部门累计筹措资金5.2亿元,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 2.2亿、残疾儿童康复资金和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1亿、支持措施和普惠托育发展示范项目配套0.9亿;发改部门累计争取各类上级资金13.3亿元,包括中央和省资金3.2亿、超长期国债0.9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2 亿,积极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提升生育服务水平。我市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农民工等均按要求落实生育保险待遇;婚假、护理假、育儿假等全面落实。落实托育支持措施,托育服务平均价格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从42.1%降至11.2%,托位实际使用率从 26.2%提升到75.8%。全面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扣除政策,惠及9万余人。全市建成13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2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衡水市妇幼保健院联盟,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3.5%。


完善育幼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儿童友好医院8家、生育友好医院5家;引进巩纯秀等名医设立“儿童生长发育实验基地”和名医传承工作站。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打造“衡惠托”品牌,探索出“三化可持续”衡水经验,普惠率全省第一。


强化多元支持保障。我市连续两年将“为全市14周岁女童免费接种HPV疫苗”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以来,为14周岁女童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16968人,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19倍,有意愿接种人群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100%,适龄女童HPV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统筹管理;实行公办小学课后免费托管,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市668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实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阳光课间 15 分钟”微改革,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研联盟125个;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多子女家庭享受贷款购房、租房提取额度上浮和“全市通办”;707户家庭优先配租保障房;将育婴员、保育师纳入职业培训急需紧缺工种目录,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建设母婴室、“爱心妈妈小屋”135家,在全省首创成立“湖小苗”爱心社60个,成为全省妇联系统志愿服务改革试点。


营造友好社会氛围。开展“晒家风、亮家训、传美德”“和美家风润万家”活动350余场次。冀州区作为河北省婚俗改革试点单位,设立全市首个“景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满足青年男女婚恋需求。


窦勇进表示,我市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攻坚,久久为功,进一步稳固普惠托育成果、减轻生育负担、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特色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