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传统手工艺似繁星点点,熠熠生辉,衡水内画便是其中独具魅力的一支,精妙技艺代代相传。近日,走进市区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厅,一件件精美的内画鼻烟壶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这些掌心大小的器物,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承载着抗战时期匠人与民族的共同记忆。
“抗战时期,内画艺人以壶为纸、以笔为枪,将民族气节镌刻在方寸之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汝财抚摸着展柜中的一件抗战题材鼻烟壶,语气凝重。坊间相传,鼻烟壶、火柴盒夹层、纽扣暗格等也曾成为抗战中的情报载体,通过地下交通线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凝视绘有《平型关大捷》的鼻烟壶,战斗场景如在眼前。内画艺人先用极细狼毫蘸淡墨,于壶壁勾勒山峦,线条灵动,尽显平型关地势之险。接着,以稍浓墨色绘八路军战士,他们或冲锋或隐蔽,姿态逼真,似将破壶而出。色彩渲染上,灰色军装显质朴坚韧,红橙战火对比强烈,凸显战斗激烈,淡灰硝烟与战火交织,营造出紧张壮烈氛围,令人仿若亲临战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衡水内画艺人将红色题材融入创作,走上品牌化发展的道路。1977年衡水地区特种工艺厂扩建完成。为统一斋号,该厂于1984年将“一壶斋”注册为商标。1988年张汝财出任特种工艺厂厂长,后兼任厂党支部书记。2003年,特种工艺厂改制为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
张汝财是1972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在全面继承传统内画艺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题材,教育和启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扩大了冀派内画的影响力。
《地道战》《八女投江》《百团大战》……如今,一壶斋的展厅内,红色题材作品占据半壁江山。张汝财展示了一件2005年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鼻烟壶:壶内五位战士跳崖的瞬间被定格,背景是翻涌的云海与山涧。此作一经展出便广受人们喜爱,那震撼的画面、炽热的情怀,引得参观者驻足细细品味,成了人们心中难忘的艺术印记。
除抗日战争、长征、航天英雄等系列内画作品外,张汝财还带领团队探索现代表现手法。他指着一件抽象题材鼻烟壶介绍:“这是用云纹、水纹结合现代色彩创作的《大海之歌》,年轻人很喜欢。”这种创新源于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内画要发展,必须贴近生活。”现在,一壶斋的作品涵盖传统山水、人物肖像、现代抽象等多个领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衡水内画鼻烟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6年,衡水内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一壶斋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衡水内画艺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传承与发展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在传承方式上,张汝财建立了系统化教学体系。并要求学生先学党史,再学内画。
从红色文化到文明基因图谱,衡水内画鼻烟壶在方寸之间见证了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正如张汝财所言:“真正的艺术,永远与家国同频共振。”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器物,正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