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倾心用力破解难题 便民利企办好实事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围绕群众关切,持续转作风强担当,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市司法局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修订完善相关权责清单,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提升法治服务水平。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指派法律援助案件86件,12348热线接听免费咨询4714人次、接听率100%,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累计调解矛盾纠纷8532件;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行政复议前置导诉台,促进矛盾化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拓展普法邮路,向1297家规上企业、402家专精特新企业、33家“小巨人”企业邮寄《2024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汇编》,惠企政策精准送达。
市园林中心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修订完善了《衡水市园林中心关于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教育管理的方案》,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交流研讨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制定了《公园管理中心精细化管理标准》《公园管理中心公园养护管理办法》,使城市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共青团桃城区委立足实际工作抓落实,把真查实改贯穿始终,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青年、推动发展的实效。在就业创业帮扶、助力青年创业上,举办创业培训班,邀请专业导师授课,培训青年创业者190余人,并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在困难儿童救助方面,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三下乡”公益帮扶活动,为5名智力障碍儿童送去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传递社会关爱。组织“青春归航 筑梦湖城”青联大讲堂暨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40余名桃城区籍高校学子走进本地企业参观学习,200余名走进基层岗位学习锻炼。
我市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民服务的持久动能。
冀州区总工会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职工、助推发展的生动实践。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打造“共享工匠”平台,通过技能认定、本土培育、津贴引才、平台打造四项机制,有效破解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开展宣讲进企业、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十余场,覆盖各类人员1400余人次。高标准建设全市首家24小时智能工会驿站,打造“三个一”沉浸式普法模式,举办线上就业服务活动,促成128个就业岗位对接,实现了理论学习向实践创新的有效转化。
安平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群众所急,直击群众办事痛点、堵点,持续精简审批环节、强化跨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联合审批工作机制,成功推动3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落地实施,实现办事场景从“一堆事”整合为“一件事”,办事流程从“多头跑、耗时久”转变为“一窗办、高效结”,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与满意度,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阜城经济开发区把学习教育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为基层减负等重点工作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召开集中审批发证现场会,为豪东生物、宏图纸制品等项目进行集中审批,现场发放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质量监督备案等审批证件11个,助力企业“一次都不用跑”;成功申报2025年度开发区金融顾问团试点,组织50余家企业与金融部门召开银企对接会,并与农商银行签订“信用微企园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园区企业解决金融困难;与人社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对各企业用工信息进行定期统计,通过人社部门“零工超市”等平台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切实保障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
景县梁集镇秉持问题与目标导向并重的原则,以优良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聚焦部分村庄道路狭窄、破损影响村民出行的问题,迅速投入专项资金,组建专业队伍严格依标准施工。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投入超60万元,21个村硬化巷道2万余平方米。同时,人居环境整治在78个村全面铺开,以“巷道硬化”和“人居环境提升”为双引擎,着力改善乡村面貌,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