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的真谛,在于不仅能高效办理业务,更能在细微处读懂客户需求、守护客户权益。近日,沧州银行衡水红旗支行通过一场跨越全天的耐心守护,成功为一位72岁阿姨保住8万元养老钱,用贴心服务与坚定担当,诠释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层含义——让每一位客户在金融服务中感受到安心与温暖。
7月28日上午,红旗支行大厅里,72岁的阿姨提出要取8万元购买保健品。这笔钱对老人而言不是小数目,“买保健品”的说法又有些含糊,柜员没有简单按流程操作,而是多了一份贴心考量:“阿姨,这么大笔钱,要不要跟孩子商量下?” 正是这句带着温度的询问,让事情有了转机。阿姨身边突然出现一名自称“保健品公司老板”的男子,急着要求转账,还说“已向派出所报备”,甚至提供了电话。柜员敏锐发现,阿姨和男子并不熟,对方的“热情”透着刻意。
“不能让阿姨糊里糊涂转钱。”柜员立刻联系主管,两人分工协作:一边拉着阿姨坐下,轻声讲起类似的诈骗案例,用家常话提醒“别轻信陌生人”;一边赶紧联系男子所说的派出所和反诈中心核实。即便初步结果显示“暂无异常”,主管仍坚持“多份小心没坏处”,提议让男子和阿姨到反诈中心开证明,用严谨流程为阿姨把关。
中午值班时,男子独自返回银行,想用“反诈中心让直接核实”的说辞绕开流程,被值班人员礼貌拒绝:“阿姨没来,我们不能动她的钱,这是对她负责。”下午,阿姨带着老伴和另一名“公司工作人员”再来支行,态度坚决要转账。原来,阿姨已连续吃了三天“保健品”,对方以“拆封不能退”步步紧逼,阿姨又急又无奈。看到阿姨紧锁的眉头,柜员没有硬劝,而是拉着她慢慢聊:“阿姨,您买这东西,心里踏实吗?跟孩子提过吗?”
真诚的沟通渐渐打开阿姨的心结,也为工作人员争取到关键时间。主管多方联系,终于找到阿姨的儿子,说明情况后,儿子当即表示“马上到”,明确反对转账。儿子赶到银行后,和父母仔细沟通,终于弄清真相:涉事公司以“免费旅游”为诱饵,把老人骗到购物区,先让试吃保健品,拆封后就强制收费,原是一场骗局。随后,儿子将卡内8万元转到自己名下,彻底打消风险。
第二天,阿姨特意送来一面锦旗,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反复说:“多亏你们细心,不然我一辈子的积蓄就没了!” 这场“反诈守护战”,正是红旗支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服务不是冰冷的规章,而是对老年客户的格外留意,是对大额交易的多句叮嘱,是面对可疑情况时的坚持原则。正如支行员工所说:“我们办的不只是业务,是客户的养老钱、安心钱。守住他们的钱袋子,就是守住他们的好日子。”
一直以来,沧州银行衡水红旗支行用专业与温情,把服务做到客户心坎里,让每一次守护都成为最实在的承诺,让金融服务的温度,温暖着每一位客户的日常生活。
通讯员:孟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