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5月13日消息(记者王艺霖)时序更替,蓝图擘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迈入新的10年。5月11日至12日,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举行。


一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更加紧密,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推进,“两翼”齐飞格局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


清晨河北棚中菜,中午京津盘中餐。京津冀三地共建鲜活农产品一小时流通圈后,尝“鲜”已不再是新鲜事。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产业疏解中首个落地运营的项目,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果盘子”工程。


目前,该园区共有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经营,经营品类多达400余种,辐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3个省市,辐射人口近5亿。2024年园区实现果蔬交易量1910万吨,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农批市场百强排名第一,在“保民生、兴产业、活经济、带就业、富百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央广网发 首衡集团供图)


5月13日,记者走进水果交易区,只见前来批发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满载产品的短驳车不停穿梭,洽谈、卸货、搬运、装车,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来到孙蜜壹号水果档口,负责人孙楠向记者介绍,相比北京,首衡高碑店市场档口房租、人工等经营成本较低,且交通十分便利,市场辐射半径大、采购客户多,这对做水果生意十分关键。


据了解,园区所在的保定高碑店市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是南菜北运、北菜南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多条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处于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内。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我的蜜瓜生意也越做越好,销量逐年递增,可辐射京津冀、东三省、南方各省多地。2023年,孙蜜系列产品销售量达1万吨,相比2020年增长近10倍,预计2025年相比2020年将实现15倍增长。”孙楠笑着向记者说。


孙楠介绍蜜瓜系列产品(央广网发 聂祖安 摄)


为了让商户能够在这里实现安居乐业,在园区的周围,首衡为商户打造了生活类产业配套,建设配套首衡社区幸福城小区,许多市场商户在此“安家落户”。同时,引入了北大公学实验小学、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切实解决了商户后顾之忧。


“做我们这个生意,子女上学的问题曾十分困扰着我。来到首衡高碑店市场后,这里统一给协调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教学环境还非常好。”孙楠说,顾好了小家,也更有底气和力气把蜜瓜生意越做越大,把优质好价的蜜瓜全天候送到京津冀以及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上。


“2020年,我从北京搬到首衡高碑店市场,运营成本低了,生意越来越好了,家庭也更幸福了,我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亲哥俩”水果商户王杰感慨。


“让商户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变得更强,让大家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首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魏树俭介绍,完善的市场配套建设,也是产业承接规划的重要部分,首衡为商户配套了居住、教育、餐饮、购物、金融等功能,解决了商户落户难、子女上学难、购物难等问题。


据介绍,自2015年10月以来,园区投入运营的板块包括水果、蔬菜、干副、花卉、冻品、五金等6大商贸物流板块和1个净菜预制菜加工板块。“随着北京果蔬、五金、花卉、冻品、食品加工等产业疏解外迁,园区同时承接了北京外迁商户7200余户,疏解在京人口5万人,带动就业岗位10万多个。” 魏树俭说。


工作人员装卸新鲜韭菜,发往京津百姓餐桌(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深入推进‘净菜进京’,做好京津冀‘菜篮子’‘果盘子’供应保障。同时,积极构建三级民生保障体系,打造生活服务‘微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当记者问起,接下来首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时,魏树俭自信地说。


编辑:姜长淼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