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农商银行深入贯彻省联社“1357”战略部署,紧扣乡村振兴发展主线,持续深化“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创新构建“营销网格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让普惠金融真正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截至3月末,该行通过网格化服务累计投放贷款4753万元,信贷服务宣传覆盖辖内商户6700余家。
构建网格化服务网络,实现普惠金融触手可及。一是高位压实责任链条。成立由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网格化服务实施方案》,建立“总行-支行-专员”三级责任体系。召开网格化服务建设动员会,明确“市区网点3公里、乡镇网点5公里”服务半径标准,绘制全域网格化服务地图,确保责任区域全覆盖。二是建立服务专员人才体系。实施“双选双培”工程,通过支行推荐、总行选拔方式组建36人金融服务专员队伍,实行“一人一网格”管理模式。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工作机制,通过企业微信群实时跟踪服务进度,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2期,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三是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开发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客户信息动态更新、服务需求智能匹配。建立“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金融知识23条,开展“金融夜校”“金融大集”等活动15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形成“需求收集-响应处理-效果反馈”服务闭环。
深化政银企协同机制,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一是建立精准化对接机制。与桃城区政府、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洲国际博览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信用微企、信用微企园区、信用微企县区”创建工作,建立“四张清单”管理机制(客户清单、需求清单、产品清单、责任清单),累计对接企业8945家,授信105户、5.9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1户、4.71亿元。二是搭建综合化服务平台。在郑家河沿镇、邓庄镇等重点区域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中心,集成信贷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电商助农等功能。运用衡水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稳定引入外部数据,通过构建“三维画像”智能模型,实现涉企信息“秒级”调取与动态更新,提升获客精准能力和贷款审批效率。三是创新“金融+政务”服务模式。先后与桃城区政府、桃城区行政审批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市区中心和城郊2家网点增设了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服务,并代理社保、燃气等民生缴费业务,累计服务群众15万人次。
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打造智慧金融服务矩阵。一是构建多方位营销网络。统一制作220块金融服务专员公示牌,在社区广场、村委会等显著位置公示专员信息及服务承诺,同步发放“金融服务明白纸”,展示信贷产品、办理流程等内容。创新推出“扫码即服务”功能,群众通过公示牌二维码可直接在线咨询业务,实现“一码通办”。二是产品创新满足多元需求。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特点,推出“小微助力贷”特色产品,该产品最高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执行利率较一般贷款低1-2个百分点,可循环用信、随借随还,到期还可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三是科学配置智慧柜员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小额循环机等金融机具,涵盖账户管理、转账汇款、小额取现等多项操作,增强群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截至3月末,全辖共建立38家金融便民店,布放智慧柜员机32台、智能现金柜台39台,累计开通激活社保卡13万张。设立“金融服务流动站”,配备移动终端设备提供上门服务,累计办理业务4700余笔。
作者:李森、刘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