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区河西街道首期调解员培训会启动

百名基层治理调解员“蓄能充电”



研习前沿调解智慧,锻造基层化解尖兵。3月30日,桃城区河西街道联合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桃城区人民法院、衡水市物调委共同开展2025年第一期调解员培训大会,河西街道社区主任和主管副职、各县(区)调解中心主任、桃城区物业纠纷调解员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聚焦提升基层调解员化解纠纷能力的核心诉求,通过专家授课与政策解读,研习实践经验、共享创新机制、贯通多元共治,成为应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充电站”。


培训“电力”强劲。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金聪提出“双转化”理论——将调解成功率转化为群众满意度,将个案化解力升级为社会治理力。桃城区法院立案庭法官郭晋结合“一线工作法”,分享了从“背对背情绪疏导”到“面对面利益平衡”,从“类案模板速裁”到“风险预警前置”等基层调解经验,建议建立“经验萃取-标准转化-全域推广”机制。市物调委主任吴建东提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红黄蓝”三色预警制度与调解员“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统筹推进工作重点,共同建设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多亏社区调解,我们终于用上平价电了!’去年5月,解决了商户用电‘一户一表’改造纠纷后,商户发自肺腑的感谢让我记忆犹新,深感基层治理团队建设刻不容缓。”河西街道党建办主任张娜分享的案例令在场调解员无不动容。河西街道的“枫桥经验”实践步履不停。去年8月,河西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物业纠纷调解室,每个社区进驻4名专业调解员。截至去年底,累计召开调解会20余场,开展普法宣传42场,成功调解纠纷38起。


“调解员们争当‘基层矛盾解铃人’‘社会治理先锋队’,共筑‘和谐社区连心桥’,才能真正坚守枝叶关情初心,守护群众利益。”河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兆威表示,街道将深化“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推广物业纠纷调解模式,巩固基层调解“第一道防线”,助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