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桃城区坚持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通过标准化组织架构重塑治理链条,构建制度化协商机制,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精准化服务供应民生需求,全力构建开放、共享、互助的社会工作新格局。




织密组织体系网,筑牢治理主心骨。积极探索创新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桃城区委研究制定《桃城区关于实行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统一部署、整体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大党建格局,将社区科学合理划分为“街道—社区—片区—小区—单元”五级网格,将辖区驻地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等归类于各个网格。目前,全区共划分4个一级街道网格、58个二级社区网格、124个三级片区网格、524个四级小区网格、3323个五级单元网格。全面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架构,将社区工作者、4050失业人员、门店中心户、市(区)直在职党员等13类人员确定为网格员。明确网格员职责,形成格中有人、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服务体系,确保网格内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创新机制协同网,激活共治新动能。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力量,构建“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基层聚集,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能。区级层面,搭建“情满桃城·志愿服务”平台,吸纳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街道层面,河东街道依托“志愿汇”平台,开展公益集市、老年课堂等活动,实施“活力河东”项目。河西街道搭建“雁阵课堂”,引入衡水学院、衡水社会工作促进会等专业力量,搭建集教育培训、实践研究、项目培育为一体的社区治理学院。中华大街街道打造“公益大篷车”项目,设立志愿服务站点20余个,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助老、助残、德育、科普等志愿服务。路北街道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打造温馨有爱的社区治理模式,举办多彩社区活动,让居民在社区能感受到家的舒心、温馨与暖心。




优化服务暖心网,架起党群连心桥。聚焦民生关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居民“一老一小”为中心的需求。为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的需求,提供智慧化、精细化服务,以沁园社区沁园小区为试点实施“银龄互助”“代理儿女”项目,通过开展服务需求调研,明确服务方向,挖掘辖区资源,建立“社工+志愿者+社区组织”的运营模式,形成“以老助老、银龄互助”的互利共赢式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福苑社区依托衡水市老年养护中心,全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联合体,全力托起幸福“夕阳红”。为减轻家庭育儿压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普惠托管服务,中华大街街道探索推行“政府+专业托育机构”合作模式,设立衡水市第一家社区临时托育点——社区“娃娃屋”,面向辖区内1到3岁幼儿家庭开放,提供免费临时托、计时托以及亲子活动、科学育儿指导等集中照护服务,以“幼有善育”厚植幼儿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