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工作机制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阜城县打造“人才方舟”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核心提示:
只有汇聚大量人才,才能支撑起跨越发展的宏图大业;只有做强人才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提升地区发展竞争力。近年来,阜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围绕创新创业“抢”人才和稳定就业提技能等多项内容,深入落实“四项保障”的“1234”人才强县战略,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阜城蓄势赋能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日,就读西南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王晓涵来到阜城县万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现场咨询了解了基地的人才招商环境和相关扶持政策,被这里的贴心服务所感染,决定毕业后留在阜城发展。“这里的各项环境深深地吸引了我,这里是我的家乡,我要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用在家乡建设上,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像王晓涵一样,近几年,“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到阜城县就业创业的越聚越多。
近年来,阜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全力打造“人才方舟”,形成了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奏响阜城县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动人乐章。
“一通办”实现服务加“速度”
阜城县推出的“一通办”平台,是“阜城人才e网通”网站和“人才方舟”服务大厅的总称,是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互补的新举措。“一通办”的建设,目的是实现线下受理“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客户诉求“一线应答”,让人才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人才e网通”打开聚集人才“一扇门”。登录“阜城人才e网通”网站,政策宣传、人才供需信息、业务咨询和受理、人才环境、营商环境、企业展示、衣食住行、便民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一应俱全。在这里,可以了解到阜城各项人才政策,也可以在网上申请办理相关业务,与企业在会客厅中交流,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只是浏览了一下网站,页面很吸引人,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直接与企业对话和交流,供和需实现了有效对接,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毕业于燕京理工大学的李凤辰说。
“人才方舟”办理业务面对面。线上办理不清楚,线下大厅来补充。走进阜城县“人才方舟”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服务齐全的环境和设施给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才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办理业务,足不出户直接网上申报就可以。“人才方舟”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董胜男正在给前来办理业务的李健讲解使用“人才e网通”平台的方法和步骤。“按照工作人员讲解的操作方法,只需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就成功申请了社保登记,真是太方便了。”李健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业务。
阜城县人社局人才服务大厅主任朱艳丽,在服务岗位工作多年,曾荣获人社部“党旗下的社保人”、全省人社系统“巾帼标兵”、河北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是大家心目中响当当的“人才”,谈到人才服务工作深有体会,“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推出‘一通办’平台,就是要通过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才的各种需求,让人才在阜城扎根,让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愿望在这里得以实现,这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意义”。
“两围绕”实现服务增“温度”
让服务更贴心,才能让人才感到服务舒心有“温度”。阜城县在推进人才服务上,坚持围绕人才就业需求提供“暖心”服务,围绕人才创新创业需求提供“贴心”服务。
暖心事办到心坎儿上。在阜城县人社局办事大厅,服务人员和办事人员的第一次接触就是送上“一杯热水”。近日,大学毕业生盛浩蕊到办事大厅咨询县里人才优惠政策,刚来到窗口,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就拿起热水壶,为她倒了一杯热水。“以前总觉得来大厅办事是件挺严肃的事,现在端起这杯水,就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一样。”盛浩蕊感慨地说。不仅仅是一杯热水,大厅提供免费复印业务从而免去群众来回奔波之劳、印发明白纸把注意事项逐条写在纸条上以免群众白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措,体现了阜城县人社局将服务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把更暖心的服务办到了办事人的心坎儿上,拉近了距离,获得广泛认可与支持,为高效赋能全县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贴心服务更周到。阜城县人社局在业务受理大厅设立了“帮代办”服务窗口,做到主动靠前服务,全程专业指导,帮助办事人员线上线下办理业务,面对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帮办代办专员第一时间问询办理事项,帮助填表、打印、复印和指导网上操作,真正做到贴心服务,并协调解决办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省去了办事群众的奔波之累,还提高了办理效率。针对在外地咨询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还直接添加了微信,耐心讲解阜城县的人才政策,帮助他们进行网上申请,联系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对接,转发全县各企业的招聘信息,切实让有意向在阜城就业创业的人才感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
阜城县经济开发区的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有王致和、东来顺等品牌入驻,代办员根据企业的需求,随时与本县即将毕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联系。同时,阜城县人社局、团县委连续两年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政策指导”活动,让参加就业指导的即将毕业的在校生,对毕业后的就业目标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多名学生与阜城县的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近日,阜城县人社局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欢迎学子回家——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堂”,普及就业创业政策,介绍本县人才环境,激发学子回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2017年毕业于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的刘庆,在了解到家乡的创业优惠政策后,于2023年9月携其创业梦想入驻阜城县万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创立了阜城县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高质量服务为核心,处理的大规模数据标注项目高效精准。“是阜城县万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了创业平台,是阜城县的就业创业政策给了我创业的勇气,我会发挥好专业优势,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不但实现自己创业梦想还带动12名大学生就业的刘庆说。
“三示范”实现服务提“高度”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阜城县大力推行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有多家企业受到院士们青睐,是全市首个外籍专家签约县,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阜城县东方模具厂等多家企业成了高校毕业生的产学研基地。“学子回归”已经由规划变为现实。为进一步扩大人才“虹吸效应”,求贤若渴的阜城人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出”。
调整产业结构引人才。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阜城县现有生产经营企业34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依托形成的良好产业生态,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2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协作关系,引进人才18人,开发新产品100余种。
壮大支柱产业留人才。坚持需求导向,推动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近年来,全县形成了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物流、包装制品等特色产业,拥有工业泵、模具钢、阿拉伯民族服装、王致和腐乳、东来顺食品等一系列主导产品,是中国最大的阿拉伯男袍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出口服装生产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铸造产品生产基地和京津等周边城市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围绕众多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精准布局,吸引了模具制造研发人才4人,阿拉伯袍设计人才7人,食品开发人才5人,实现了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出了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创业孵化基地育人才。按照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和资金补助办法,指导基地不断完善孵化功能、强化孵化效果、提高入孵质量,打造了一批功能设施完善、充满活力、孵化作用发挥好的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3家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结合引进的人才需求,设立了创业指导工作室,组建导师团队,为入孵企业会诊把脉、赋能输血、分类施策,依据市场形势调整创业项目,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及时发布办事指南、招聘活动、就业创业政策,针对创业群体特点和不同创业阶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创业服务。同时,还为入孵企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2024年为3名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免费提供场地100平方米。目前,全县创业孵化基地在孵实体158户,带动就业600多人。毕业于佳木斯大学的张凤娇,在阜城县万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经过创业咨询和业务指导,创办了河北鸿派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最初的两人发展成现在近20人的团队,服务范围也由本县拓展到衡水市几百家企业,并辐射到了全国多个省市。说到创业经历,张凤娇总会回忆起当初懵懂创业,在孵化基地从“小白”逐渐成长的难得机遇。她说:“如果没有孵化基地的全力扶持,我可能都不敢奢望只身创业;如果没有在孵化基地的锻炼积累,也不会有创办公司的念头,更不会有鸿派的今天。无论公司多么壮大,万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永远是鸿派最尊敬的匠心导师!”
“四保障”实现服务有“力度”
“让人才腾飞,用服务说话。”为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来阜城县就业和创业,该县始终坚持在政策支持、惠才待遇、创业环境、便利生活等方面强化服务措施,为人才落户阜城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策支持有保障。制定出台《阜城县“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并结合县域实际出台了《“阜城英才”选拔管理办法》《阜城县工业企业人才购房奖励办法》,通过强化人才政策保障,创新人才管理方式,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全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人才“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为人才打造出了“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广泛征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招聘岗位,实施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计划,近三年来,全县增加人才就业岗位689个。
惠才待遇有保障。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并深入挖掘基层就业岗位,让服务人才更显关怀。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吸纳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两年来为惠民天燃气、中燃能源公司等4家吸纳6名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11万元。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个创业项目5000元)、初次创业社保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不超过其实际缴费数额2/3的社会保险补贴。两年来为11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5万元。“大学生村医”计划、大学生退役士兵事业编招聘计划、优师计划的实施,为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宽了渠道,提供了待遇保障。
创业环境有保障。积极打造舒适的创业环境,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繁琐的手续,降低创业门槛,通过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鼓励更多人才投身阜城就业创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还不行,河北盛亿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印在外出洽谈业务时,总是把阜城县扶持企业发展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挂在嘴边,义务当起了招商员和引才员,也促成了得利斯、金御坊、鲁味斋、超意兴、油莎豆等企业先后前来实地考察,并有了投资阜城、落户阜城的意向,共帮助引进人才21人。
便利生活有保障。坚持用就业岗位、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和便民服务引人留人。针对满足来阜城人员住房、教育、医疗需求等焦点问题,拿出硬核举措,让来阜城人员有“幸福感”。对引进到阜城县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首次参加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时,不受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优先评聘;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服务;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可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免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到阜城企业稳定就业1年以上,符合《阜城县工业企业人才购房奖励办法》认定条件的人员,给予一次性购房奖励。同时,君悦华府等楼盘适时推出“人才房票”,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含在读生)人才购房时专享5000元购房券补贴。坚持软实力提升与硬实力提升并重,让来阜城人员有“归属感”,将社保卡申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公积金转移接续、户口迁移、就业创业、婚姻登记、生育登记等服务事项全部“跨地通办”。面向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募集适合大学生从事的就业见习岗位。去年以来,全县共募集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200个,共组织引导162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工作,审核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05万元,开发设置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卫生防疫等公益性岗位15个。
周到的服务,暖心的关怀,安心的保障,打造出了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各类人才将乘着“人才方舟”掀起人才花开四季、招凤引凰的新热潮。不久的将来,美丽富饶的阜城县定会在跨越赶超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奋勇前行。
监制 闫军
策划 苗凤强
文图 杜芳琳 崔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