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扁平苔藓和疣状表皮痣都呈带状外观,却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病因
带状扁平苔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感染、精神因素、药物等有关,是一种具有慢性、炎症性特点的皮肤黏膜疾病。
疣状表皮痣:通常由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常在出生时或幼儿期发病,极少数在青春期发病。
临床表现
带状扁平苔藓:典型皮损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紫红色或紫蓝色,边界清楚,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常沿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多单侧发生,好发于四肢、躯干,也可累及黏膜,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疣状表皮痣: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的疣状丘疹,表面粗糙,呈乳头瘤样增生,常排列成线状或带状,边界清楚,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瘙痒,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组织病理
带状扁平苔藓: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
疣状表皮痣:主要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和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基层内黑素增多,但无痣细胞。
治疗方法
带状扁平苔藓:可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等,严重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还可结合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瘙痒严重者给予抗组胺药止痒。
疣状表皮痣: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也可采用激光、冷冻、电灼等物理方法去除皮损,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衡水皮肤病医院 孙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