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兴老师在为学生讲解问题。
陈振兴
衡水十三中历史教师。多次获评校明星教师、高考卓越贡献奖、最受欢迎教师、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党员。曾主持省级课题《构建课堂新文化》,多次在市级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高中历史教师,则是高举灯盏,以史为鉴、以文为墨,静心书写育人篇章的引路人。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用知识的光芒和人文的关怀,呵护着每一个年轻的心灵。
静心教书 做青春岁月的守望者
今年,是我在学校工作的第20个年头。我曾经担任过不少职务,但工作重心始终在历史教学上,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启迪一批又一批学子。我深知,历史不是过往的尘埃,而是未来的镜鉴。在喧嚣中寻得一片宁静,潜心研读史书,将那些沉睡的历史故事一一唤醒,便是自己的初心使命。
每当晨曦微露,校园还未完全苏醒时,我便已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泛黄的史书,勾画重点,整理教案。因为我深信,历史课堂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只有教师自己先被打动,才能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以史育人 做探寻历史的引路人
在课堂上,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时间线和事件堆砌,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每一段讲述都要饱含深邃的思考和人性的光辉。我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注重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那些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案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历史的脉络,感受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讲述盛唐时,一方面要给学生讲明白“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历史概念,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讲述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广开才路、虚心纳谏,以及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盛世背后的不易与沧桑,进而思考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以情动人 做尘封故事的讲述者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历史教师而言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更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让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有一次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我并没有直接讲述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先播放了老电影《血战台儿庄》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那份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随后再缓缓讲述一位普通士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故事。这位士兵仅留下一封给家人的信,信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这个故事让许多学生泪流满面,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以诚待人 做传递温暖的摆渡人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心灵的滋养与灵魂的唤醒。我时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一对一”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与梦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在我的帮助下,许多曾经迷茫的学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我通过组织各种历史文化活动,如历史剧演出、古诗词朗诵会、文化讲座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以文化人 做精彩课堂的掌舵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穿插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儒家思想、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将这些文化瑰宝融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我还鼓励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小课题研究,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指导学生创作反映历史题材的历史剧、诗歌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体验文化的力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我看来,学历史,就是与过去对话,与未来相约,掌握历史学科的重难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陈振兴
(图片由衡水十三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