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鹏(右)老师课间为学生解答问题。


卢鹏

衡水十三中生物教师,高三年级主任。河北省优秀班主任,连续8年带高三毕业班,先后荣获“高考功勋班主任”“高考功勋教师”“明星教师”“至美清廉”等荣誉称号。培养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时光瞬息如流电,冬去春来数十载。转眼间,我在十三中已经工作了十年。这十年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带了八年高三,带领着近千名学生迎战高考,帮助他们走进梦想的大学。我也在这岁月里沉淀自己,逐渐成长,不断完善教育思维,一天天成熟。2024年毕业的葛佳宁同学是我所带学生中最具特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位,他的故事,让我对衡水十三中“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的激潜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升入高三时,对于冲击全国名校,葛佳宁是很不自信的。记得分班后第一次班会的主题是《我的大学,我的梦》。当我问到葛佳宁的理想大学时,他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对自己考上好大学没有十足的信心。我认为无志者不能学,为了激发葛佳宁的内在潜力、树立远大的目标,我在班会上特别强调要相信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并给他讲了我带领的2000年毕业的王岸同学凭着坚持和努力逆袭成为十三中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学生的励志故事。鼓励他只要特别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班会最后,我让学生写上自己的高考理想分数和理想大学,并写一句鼓励的话给自己。我特意留意了葛佳宁写的内容“清华大学,高考690分,相信自己创造奇迹。”这次励志班会给葛佳宁点亮了希望之火。他在以后的学习上劲头更足了,成绩有了稳步提升。

  

高三下学期,随着考试频率的加大。他的成绩起伏不定,并且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这让葛佳宁对于考试过程中的问题很敏感,对高考也产生了畏难情绪。平常在教学楼碰到老师也是躲着走。我发现这一问题后,把葛佳宁单独叫到办公室。听他诉说最近的苦恼,我安慰他说:“高考前的一切问题只要我们解决了就都不是问题,而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况且,根据你高一、高二的成绩来看,你是有实力的,只要调整好心态,相信一定没有问题。”在我的一番开导和鼓励下,葛佳宁端正了备考心态,对于低级失误开始沉下心来总结和反思,笑脸也慢慢回来了。

  

我知道,只有老师的鼓励还是不够的,像葛佳宁的这种问题并不是个例。高考面前,同学即战友,关键时刻应该抱团取暖。于是我让学生们每次跑完操以后,以宿舍为单位围成一圈,同学们轮流做励志动员、互相加油打气。有了同学们的鼓励,他们都精神抖擞,面对高考又充满了勇气。这也给葛佳宁带来了持续的能量和动力。

  

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双向鼓舞下,葛佳宁的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到下半学期质检一考试时他考出了自己的历史最高分691.5分。这给了他极大的自信,我推荐他给全年级的学生们作经验介绍,他在操场中央激情澎湃地对同学们说:“只要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做好每一件小事,相信自己,我们最后就一定会成功。”这次演讲在给他人力量的同时也给了他自己巨大的鼓舞。带着这份满满的自信,葛佳宁和同学们一起迎来了2024年的高考。

  

在一路陪伴之下,在师生同心共奋斗之下,葛佳宁梦想成真,最后以高考693分的成绩考了河北省第16名,被清华大学电气与能源专业录取。

  

如此让人震惊的高考成绩也引起了教育名家王金战老师的关注。在王金战老师对他的采访中,葛佳宁特别谈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给了他巨大帮助。葛佳宁说:“备考过程中压力很大,老师教给我们一个秘诀,就是同学们之间相互加油打气,这一打气,同学们彼此的压力都降低了。”王金战老师对这一招很赞同,并总结道:“鼓励别人,释放自己。这一招我也很受启发。”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彼此间的鼓励成为葛佳宁同学高考崛起的关键。

  

回顾与葛佳宁同学共同奋斗的时光。我深感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守候。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成长中迷茫,而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智慧的方法去引导他们,给他们内心注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帮助其实现人生的蜕变。我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继续辛勤耕耘,认真对待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学生。

  

静待花开,花开不败。

  

作者: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卢鹏

(图片由衡水十三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