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备年货,热热闹闹迎新春。1月23日,农历腊月廿四,衡水市桃城区郑家河沿镇北沼村迎来了除夕前的最后一次大集。


集市上,大红的“福”字、精美的窗花、噼里啪啦的电子鞭炮,处处透着喜庆,海鲜、蔬菜、干果,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穿行其间忙采购,萦绕浓厚的节日消费氛围,年货经济“火”了起来。



俗话说:“衣锦还乡不如年货满筐。”年货市场热闹非凡,年货消费热火朝天。“我昨天刚从外地回来,正赶上今日年集,这不,带着孩子出来热闹热闹!”家住市区的李玉雁被孩子拉着跑向前面卖饰品的摊位。只见孩子欣喜地摸一摸这个,拿一拿那个,哪个都觉得新奇。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赶大集不仅是为了购置年货,更是来感受那浓浓的年味。



突然“嘭”的一声巨响,这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大家循声前往,原来是前面摊位的爆米花新鲜出炉了。人们纷纷凑到爆米花机旁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口味。“嘭!”这响声一点也不亚于过新年时放鞭炮带来的快乐。



赶大集不仅能体验浓郁的过节氛围,还能“一站式”采买,真是方便又省力。


作为传统的年货市场,北沼集贸市场里自然是人头攒动。摊位上,菜码齐、肉躺平,鲜鱼虾、活鸡鸭、瓜果香料等一应俱全,乡村大集就是“一站式”采买年货的必选地。



“大妹子,这羊肉再给我优惠些,我多来几斤。”拎着大包小包的王巧芬笑呵呵地说,“大集上买东西就是得讲价,比超市更物美价廉。”这边商家说价,那边买家还价,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敲定价格,好不热闹。


喜庆繁忙的氛围中配上老板们的叫卖声、吆喝声和人群里的讨价还价声,声声入耳,浓浓的年味儿在集市间弥漫开来。


“临近春节,来集市上转一转。要说买年货最全的,还得是年集。”王巧芬说,虽然家门口就有大大小小的超市,网购的商品也会送货上门,但是赶年集、办年货,早已成为自己春节前的必要一环,为的就是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氛围。



年货是幸福的象征,承载着阖家团聚的美好。春节临近,我市各地纷纷创新年货市集,激发消费活力。


“大家看得过瘾不?没错,这就是我们这边的乡村大集,特别热闹,大家还想看什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种独特的声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是一网红主播正在直播赶大集。年货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各地正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将“文化年货”摆上大集——滨湖新区“文化下乡”迎新春,冀州区非遗市集齐开展,桃城区把“文化年货”送到家门口,武邑县开展戏曲杂技艺术嘉年华暨“非遗年货购物月、非遗文创精品展”活动……各种美食、文化活动让集市既汇聚了高人气,又带“火”了年货经济。




“这个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集上人流量明显增多,日销售量比平时高两倍多。”卖牛羊肉的老板娘眼睛笑成了月牙,“你看,这才十点半,我这牛肉就卖得还剩这一小块儿。”


赶年集,是一种民俗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个个摊位不仅支撑起一家家的生计梦想,更展现了农村的独特魅力和节日的喜庆氛围。这种浓郁的人间烟火气,值得我们传承不息,让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