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于手脚上长有冻疮的小伙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熬的季节。一到这时候,手脚就反复瘙痒和疼痛,让人苦不堪言。那么,冻疮究竟是由什么因素产生的?又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呢?衡水皮肤病医院专家给出了答案。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当皮肤长时间处于寒冷(0~10℃)、冷暖急变或潮湿的环境时,会引发局部小动脉强烈收缩,久而久之,动脉血管出现麻痹继而扩张,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淤血,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诱发冻疮。因此,冻疮常见于初冬、早春季节,在儿童、妇女、贫血、肥胖、糖尿病、手足多汗潮湿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人群中多见。
冻疮好发于末梢部位,如手指、手背、鼻尖、耳廓等处。局部常表现为红肿,紫红色斑块,严重者患处表面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有剧烈瘙痒感或肿胀感,受热后瘙痒加重,溃疡部分常有疼痛感。天气转暖后冻疮可自行痊愈,但来年天气寒冷时又会复发。冻疮的常见症状可以总结为五个字:红、肿、痒、痛、泡。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为了防止冻疮的发生,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保暖是预防冻疮的关键。在严寒季节,外出时应佩戴口罩、手套、围巾和耳罩等,确保保暖,尤其是耳朵、手指和面部等易发部位应重点保护;同时,尽量减少在湿冷环境中暴露的时间,加强日常体育锻炼,提高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从而降低冻疮的发生概率;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平时多用冷水洗脸洗手,并及时擦干,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冻疮的发生风险;每晚睡前热水泡脚,并按摩曾患冻疮的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受冻后,避免立即用热水浸泡或火烘烤,而应选择与体温相当的温水缓慢浸泡,逐渐升温,慢慢恢复血液循环;对于反复发作的冻疮,建议到专业的皮肤病医院治疗。
冻疮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冬季皮肤疾病,只要我们了解其产生原因、表现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降低其发生概率,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手脚温暖舒适。
作者:王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