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正盛的时节,桃乡非遗剪纸传承人林妈妈,在她九十岁寿诞宴会上宣布了一件事,把宴会的气氛一下推到了高潮。
林妈妈说,自己要在秋季桃乡剪纸艺术展开幕式上,为一幅参展作品补剪。
又逢补剪,桃乡人怎会不激动呢?
当年,桃乡剪纸名家李婆婆,在一个青年农妇起名《争头》的作品上补了一剪,把两个相互抢压、争相出头的桃枝剪成了一个手拉手的花瓣,引起了人们深思。这幅作品后被青年农妇改名《牵手》,获得了桃乡剪纸作品优等奖。青年农妇获奖后,谢绝了多地的参展邀请,专心研究起了桃树,她将桃树管理办法剪成科普图画贴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让不识字的乡亲们快速掌握了新技术。
每当人们提起这事,当年的青年农妇——如今的林妈妈,就一字一句道:“李婆婆那一剪,在我心上呢。”
转眼,已是秋风爽快,桃乡剪纸展拉开了大幕。
展厅里,喜庆中透着紧张,观展的人流像溪水漫过,每幅作品都沉浮在涟漪里。
大家一路看,一路评……慢慢地,人流汇集在《古树》和《桃儿红了》这两幅作品前。
许翔正在介绍他的《古树》。画面中,一棵古树挺拔苍劲、枝繁叶茂,树下有大道似梯,缓缓穿过密林繁花,直通远天的彤云雁群……作品的一刀一剪如行云流水,将桃乡的今昔繁荣凝聚在一棵古树上。人们看到,古树和大道的连接没有完成,显然是等着补剪。
许翔哽咽着说,林妈妈,我的老师,就是这古树,她传承了桃乡文化,加深了幸福的内涵。
林语的《桃儿红了》是带着故事来的。早年,林妈妈的作品《桃儿红了》获得了国际大奖,却在一个雨夜,被一名来桃乡的农民工偷走。那人藏在角落里,手脚哆嗦打开精心保存的锦盒时,满以为老婆的医疗费、孩子的学费有了指望,没想里面只是一卷画纸。他沮丧透顶,随手将画纸扔到了路边的水洼里。这一扔,成了林妈妈的人生遗憾。林语复原的《桃儿红了》灵秀逼真,饱含了原作的形神刀韵,活脱脱就是那一幅。画中枝头的一个叶芽稍有残缺,林语说,没有妈妈就没有圆满。
面对两幅作品,人们频频点头……
掌声舒缓地响起来,林妈妈走进了展厅。
林妈妈轻迈着步子,满头银发下盛放着一朵优雅的菊花,她含笑的目光里,映着那把沧桑的银剪。
林妈妈桃李满天下,自是不乏佼佼者,大弟子许翔和她的本家侄女林语,更是她的骄傲。许翔的作品融汇了传统技法和现代手段,古今贯通,在收藏界一纸难求。林语在林妈妈身边长大,艺术上深得真传,是几个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补剪,是长辈给予晚辈的鼓励和荣耀,如此殊荣,除了这两人,还有谁够格?
林妈妈稳稳地走着。她像一道晚霞的光,拂过高树、拂过田野、拂过碧水……她走过了《古树》,又走过《桃儿红了》,脚步虽轻,却把人们的心踩到了嗓子眼。她在一个叫《心愿》的作品前停住。
惊讶,疑问……人们突然坠入雾中。
这幅作品在全幅一半的中间位置剪出了一个村落,村舍屋顶上炊烟袅袅,街巷中跑着羊、狗、猫儿……大家看出这是桃乡偏远农村的一个生活场景,立意平常。再看作品布局……人们皱眉,分明都不懂基本的美学常识嘛。
得宝?看到作品旁站立的黑瘦作者,人们猛地想起了林妈妈还有一个关门弟子。大家记起,这个叫得宝的小伙子不只是弟子,还是林妈妈赞助的一个农村贫困学生。
林妈妈在《心愿》前端详良久,伸出手,抱婴儿一样,将它从画架上取下来,静静地铺在桌上……大厅里一片寂然。
补剪完成,林妈妈把新作品展现给大家。在原作看似不恰当的留白处,林妈妈剪出了一个丰满的桃仁,原作里的炊烟、街巷……都镶进了心形的桃仁中。桃仁的两瓣像一双手,将村庄托起。
得宝眼中含泪,向人们说出了一个秘密,他是偷了林妈妈《桃儿红了》那个人的儿子。
林妈妈将得宝揽在怀中,说:“这孩子,两年前大学毕业,在一个研究所工作,经过努力,他的蜜桃深加工项目获得了成功,将要投产,我和得宝,要用这幅作品祝愿开工大吉。”
林妈妈欣慰道:“今天,补上了我的一个心愿。”
大厅里掌声骤起……
作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