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闷热的三伏天清晨,大雨如约而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抹难得的凉爽。雨后的空气,清新中带着泥土的芬芳,仿佛连时间都被这清新的气息所洗涤,变得缓慢而宁静。我踏着轻快的步伐,前往街角那家熟悉的小餐馆,准备开始这平凡却又充满温情的一天。


餐馆里,由于时间尚早,炸油条的油锅还未完全沸腾,金黄色的油面上只偶尔泛起几圈细小的涟漪。三五个食客稀稀拉拉地排着队,耐心地等待着这份简单却美味的早餐。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一位老同志身上。他穿着朴素,手臂上还带着医院输液的留置针管,显然是刚从附近医院出来。


我们一起前后排队,出于好奇与友善,我主动与他攀谈起来。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得知这位老同志竟是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坚毅,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仿佛都在记录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他讲述着自己和战友在战场上的勇猛与无畏,讲述着关于猫耳洞、老山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战友们的怀念与敬佩。


我们就这样坐在同一张餐桌上,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餐,聊着各自的故事。我向他提起了我的父亲,一位曾在人民解放军太原某部服役18年的转业军人。我告诉他,我出生在部队,从小体弱多病,重度贫血的我无数次在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幸运的是,作为军人子弟,我得到了党和部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接受治疗。而我的母亲,因为生育而落下疾病,同样以军队家属的身份,享受着国家的优待。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


谈到越南,我兴奋地分享了自己2009年秋季的那次旅行经历。从昆明到麻栗坡一路南下,我瞻仰了见证历史沧桑的猫耳洞、麻栗坡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敬献了花篮,在老山主峰为张大权烈士献上了最诚挚的敬意。那一刻,我被老山精神深深震撼,那是一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夺高峰的崇高精神,它跨越时空,激励着每一个后来者。


老同志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拿出手机,向我展示了他在部队时获得的二等功徽章的照片。那枚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承载着他年轻时的荣耀与梦想。他感慨地说,那年他才20岁,如今却已是古稀之年。岁月如梭,但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却从未改变。他感叹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强民富,也为自己能够亲身经历这样的时代变迁而感到自豪。


我也打开了手机相册,向他展示父亲手拿首批“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的照片。照片中的父亲,虽然已满头银发,但眼神依旧坚定而深邃。我讲述着父亲在部队时的忠诚与奉献,以及转业到地方后依然勤勤恳恳、扎实工作的故事。每当回到家看到门上方“光荣之家”四个字时,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因为我知道,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们全家,更属于那些默默奉献、守护和平的军人们。


临别时,老同志紧紧握住我的手,深情地说:“你父亲大十几岁,我得称呼他老班长啊!请代我向他问好,告诉他八一前夕的祝福和敬意。”我郑重地点点头。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打开手机,循环播放着《英雄赞歌》和《血染的风采》这两首经典歌曲。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军人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让我们得以在和平的阳光下自由呼吸、幸福生活。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在耳边回荡,我的胸中不禁沸腾起来。我深知,我们后辈的和平与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我们守护而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牺牲。而那些二等功徽章、“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以及家门上的“光荣之家”四个字,就是党和国家对军人青春付出的最好肯定与赞誉。它们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军人青春的徽章,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者:耿鹏飞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