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这几天被“若有战,召必回”的视频刷屏了。全国上下被退伍老兵对祖国和人民的郑重承诺所感染,被他们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所激励,我激情澎湃,想起了父亲的手提包。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兵,当过英姿飒爽的空军;做过建设祖国密云水库的汽车兵;参加过一届阅兵仪式。听他说,在北京南苑机场缓缓经过阅兵主席台时,远远看到毛主席在检阅。他还是在部队加入的中国共产党,这都是他引以为豪的经历,当他在我们小时候讲述这些时,透出的都是满满的无尚光荣的语气。他的老相册就是从那时建立起来的,里面有汽车兵在钢丝绳上开过壕沟的拉练景象;戴有飞翼的空军帽徽的大沿帽、身着空军军装的战友的合影留念,有战友与家属的温馨合照……父亲给我们讲述一个个战友的经历,开启了我对部队的初识。


父亲退役后,在运输公司当客车司机。由于经常出门,他手中总提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包不离手,有时出车到大城市回来,会从里面掏出好多新奇的东西:头花、漂亮的皮筋、凉鞋、小花书、好吃的,有时带回螺丝垫,从家里大公鸡尾巴上扯几根羽毛,为我们做鸡毛毽子,有时用带回的几根铁丝为我们自制手枪、弹弓、搂草筢子……总之,他的手提包简直成了外面的新奇世界,仿佛是开启我们眼界的窗口。那时候,我小,对什么都好奇,趁他不注意,就会翻看他的手提包,一样样掏出来,摆到床上仔细研究:有刮胡子刀,带盒的,彩金色的,外面有雕花,内侧有小镜子,很精致;有洗漱用品、换洗衣服;值得一提的是,总有一块干净的手娟,叠成整齐的小方块放在里面。现在想来,应该与他当兵的经历,时刻保持整洁的军人形象有关吧。他的梅花手表也一直是他珍惜的个人奢侈品,下班回来洗脸之前,先摘下手表放到手提包。他为自己置办的三大样:日本富士自行车、瑞士梅花手表和旅居必备的旅行皮箱。这几样东西用了一辈子,都成了古董级的物件,至今还保存得很好。他很注重保养自行车、手表,搞得我一直以为家里自行车、电器、就连皮鞋保养的事就应是男人分内的家务一样。像单位的大客车,在他出车回来后,不管多累都要清扫清洗一遍,同事都知道他爱车如命,该加油该保养,他不会有一丝含糊,出车前再检查车况,为此多次获得单位先进。他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东西用完都放在固定的地方,他也是从小这么教育我们的,不喜欢别人翻他的东西,不过我是例外的。因为老爸拿我没办法,被他发现我翻包摆了一床,我只要冲他笑嘻嘻地喊声“爸”,他就没脾气了,不但自己原样放回去,还得给我讲里面东西的由来。


父亲手提包内侧口袋里,还有黑色钱夹子,里面有现金、粮票,也都是整整齐齐码放着。特别显眼的是一直放着他当飞行员时的一张单人照,年轻帅气。后来我女儿也见到过,非得重洗一张当明星照保存,她说这是她见过的最帅的明星了。除了钱夹子,还有一沓证件,有驾驶证、工作证,还有一枚国家二级运动健将的徽章。老爸退役后在单位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兼教练,带领单位篮球队打入市里第二名(第一名是体育馆专业队),一直打到36岁,当年也是叱咤赛场的运动健将呢。再掏出来的就是一本退役军人证,只记得写着××年——××年服役,现为预备役,就有这么一句“若有战,召必回”字样。我当时懵懵懂懂的,能理解一点吧,长大后,才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及这句话在父亲心中的分量。他随身携带着退役军人证,不是为了享受退役军人的优待政策,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军人的形象、义务、责任,为国报效的使命、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承诺,一时入伍,终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


记得有一次,他出车回来,在单位附近的街道上,碰到一伙小混混欺负一位老人。周围看热闹的不少,有认识的说其中有一领导家的孩子,谁也不敢靠前。父亲却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老人解围,还被小混混一伙人打了。事后经过派出所的教育,那小年轻又过来赔礼道歉。父亲不畏强权,见义勇为,时刻为人民保驾护航、为祖国效力,他跟我说:这是身为军人的本分。


现在再次看到“若有战,召必回”这几个字,感慨万分。父亲于2017年年初去世,在建军97周年之际,我更想念父亲——他就是这样的一名老共产党员、一个老兵,写此文,以寄托哀思。


作者:张晓梅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