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故城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的“1+N”工作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法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政府高度重视“1+N”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司法局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1+N”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精心制定且印发详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与推进路径,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39个“1+N”行动示范点,引领带动整体工作。通过系列部署会、推进会及经验交流会,全县上下形成了“对标先进找差距、补齐短板促提升”的积极态势,确保“1+N”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为确保“1+N”行动有效落地,该县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资源,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并设立专职联络员,确保每20户家庭至少配备一名“法律明白人”。通过召开村(居)法律顾问动员部署会,明确了法律顾问的职责与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法治引领作用。依托“1+N”协作机制,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显著增强了法治工作的覆盖率和实效性。
为提升“法律明白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该县司法局精心组织了多场“1+N”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核心内容,采用“法规+案例”的教学模式,使“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法律明白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法治实践,成为法律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的重要力量。
在“1+N”的模式推动下,该县还创新实施了一系列亮点项目。在刘堂村、西牟村等地,建立了“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服务。西牟村更是独辟蹊径,创建了“普法积分超市”,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热情,使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此外,各村还普遍设立了“法治宣传栏”,通过漫画、典型案例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让法治理念深植人心。
见习记者:齐浩
通讯员:卢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