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线上走了一遭、躺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南院区产科病床上的李女士百感交集,是哈院医护人员挽救了她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置身宽敞舒适的病房,面对暖心尽责的诊疗,她沉浸在爱的包围和深深的感动中……
哈院产科、衡水市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负责人张燕教授(中),哈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周卫东教授,哈院胃肠外科鲍双振副教授(左一),组成多学科联合诊疗(英文简称MDT)团队,在紧张手术中。
产后出血,因其出血量大、速度快、非常凶险,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7月1日中午,李女士在老家医院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休克并发盆壁及腹膜后大血肿。情况危急,当地医院立即向挂靠在哈院产科的衡水市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寻求支援。
第一时间,哈院产科、衡水市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负责人张燕教授,哈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周卫东教授,哈院胃肠外科鲍双振副教授,组成多学科联合诊疗(英文简称MDT)团队紧急驰援。
作为河北省首辆将“5G智慧急救+移动ICU+ECMO”整合于一体的5G救护车,可通过5G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至院内,急救医师可以迅速评估患者情况并与医院急诊系统对接,开展视频会诊,将救治关口前移。病人抵达医院即可迅速实施急救,实现了“上车即入院”,为后续治疗抢占黄金时间。哈院重症医学科用此辆5G救护车,将患者安全高效转至南院区接受进一步治疗。
三位专家赶到时,李女士因大出血来势凶猛,已引发全身苍白水肿,严重休克,血氧下降,命悬一线。担任河北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双胎学组委员、衡水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的张燕,在危重孕产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她介绍,产科大出血,一般指的是产后24小时之内,剖宫产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数量明显增加,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孕妇数量随之增多。胎盘植入极易导致产科大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率,甚至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有统计表明,产科出血导致我国产妇死亡数占产妇总死亡数的25.3%。产后出血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5G网络的高速与稳定,确保了救护车内的医疗设备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至院内的智慧平台,急救人员和院内医护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为患者定制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在救护车内,院前医师可以通过5G网络,与远程的医疗专家进行实时视频会诊,这意味着,即使患者身处偏远地区,也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指导,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作为主刀专家,张燕迅速进行手术止血,同时指挥台下用药,抢救休克,有针对性地给予对症处理,确保了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产后大出血手术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输尿管损伤。担任河北省急救医学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衡水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衡水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的周卫东,医术精湛,动作娴熟,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双侧输尿管,避免发生损伤。在术中,他发现患者有膀胱粘连,便麻利地分离出膀胱。等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后,周卫东进行了双侧输尿管镜检查,术中没有发生输尿管的任何损伤。
借助5G智慧急救云系统,患者在进入哈院后可直接进入治疗状态,最大程度上提高急救车抢救质量,节约急救时间,保障抢救黄金时间的效果,增加患者生存率。
李女士出血量大且手术中一直呈休克状态,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担任着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擅长各类普外科疾病诊治的鲍双振深知,腹膜后血肿的形成、多合并腹盆腔其他脏器的损伤,往往会被其他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所掩盖,进而增加诊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他充分发挥专长,注意仔细观察并积极协助缝合止血。三位专家配合流畅,经过3个多小时的“战斗”,李女士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经最后测算,李女士出血量超过了4000毫升。而一个体重50至60公斤的正常人,其血液总量也才不过4000至5000毫升。李女士手术的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血虽然止住了,但是李女士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需要立即转院到哈院南院区重症医学科。在F1赛场上,维修站的分工合作堪称经典,每一次赛车进站,22位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以极速、精确完成每一项动作,帮助车手以及车队赢得比赛。训练有素的哈院“MDT+5G急诊急救”同样如此,在分秒必争中默契配合,一次次赢得生死救援。
2023年4月,哈院重症医学科被评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与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荣获这两项重大荣誉、在全省取得这样突破的医院包括哈院在内,全省仅有5家。患者在哈院南院区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观察、治疗。
下午4时许,哈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金荣博士接到院医务处通知,立即派出5G重症监护救护车,启动紧急转运转诊模式。这辆救护车,将“5G智慧急救+移动ICU+ECMO”整合于一体,为全省首辆。该救护车可通过5G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至院内,急救医师可以迅速评估患者情况并与医院急诊系统对接,开展视频会诊,将救治关口前移。病人抵达医院即可迅速实施急救,实现了“上车即入院”,为后续治疗抢占黄金时间。
转运途中,重症医学科医生常海荣和护士魏亚婷,与张燕、周卫东、鲍双振充分交接病情,详细了解手术过程,记录注意事项及患者生命体征。同时,他们持续给予李女士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监护各项重要指标,间断吸引气道内分泌物。常海荣说,由于患者是产后大出血,血压尚不稳定,并且处于麻醉状态,需要反复观察腹腔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多少,并根据血压及时调整药物输入速度。
各项生命体征已经趋于平稳,2024年7月3日下午3时许,患者由哈院南院区ICU转到产科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行至南院区,在搬抬换床过程中,医务人员格外小心,以减少对李女士手术切口的刺激。转运医护团队熟练完成各项任务,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满满的“医”靠。在重症监护室,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诊疗,李女士的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7月3日下午3时许,李女士被转到产科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哈院医务处处长彭晔说,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是当今医学的重要模式,通过多学科医护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疑难危重类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救治效率,提升临床质量。近年来,哈院持续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全面推行MDT联合诊疗,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彭晔指出,哈院以MDT联合诊疗为内涵,以学科中心化运行为机制,以医院5G重症监护救护车为代表的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全力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诊疗路径及方案,以确保患者“黄金时段”内能得到迅速、规范、有效的救治。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决的较量中,“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哈励逊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办人民满意医院,做人民满意医生,哈院为广大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交上了一份出彩的民生答卷!
图、文:刘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