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衡水市武邑县武邑镇沃野田畴,生机盎然;乡村和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特色凸显……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统筹谋划,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产业兴,“丰”景旺
7月8日,大刘庄村大地玉米田内满眼碧绿,村民们穿行其中,忙着进行植保作业。
大刘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人均耕地3.1亩。如何向田地要收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该村持续探索的问题所在。“从2020年起,我们尝试性推出‘小田变大田’土地托管集中经营模式,构建了‘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保险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金英解释,大刘村先后流转土地1600亩,交由中化集团托管,由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等关键环节,村集体负责统一种植和管理,保险公司保障亩均收入超千元。“超出千元的部分,我们村集体、村民和龙头企业将按比例进行分成。”郭金英预计,至今年年底,该项目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土地生“金”,造就产业发展之路。开发农旅,引领乡村蝶变的同时,也另辟了一条致富蹊径。
走进韩王思公村,民俗文化之风铺面而来——农耕文化博物馆锄头、爬犁等各式农具琳琅满目,向人们展示着农耕文化的旖旎风光;传统农产品加工体验馆寓教于乐,引领大家回归田园;影音馆、国医馆等场馆各具特色,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乡土民俗和优秀文化“富矿”,积极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场景,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路,带动全村创收30余万元。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这正是武邑镇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的缩影。截至目前,该镇现代农业和文旅融合两大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红梨、硬木雕刻等品牌优势日渐明显。
乡村美,人居靓
走进大郭王思公村,平坦的村道向田野深处延伸,一座座民居在绿树鲜花掩映下整齐划一,庭院一尘不染、村民笑靥如花,处处都彰显着这个北方小村的别样清新之美。
“我们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村路破损不说,各家的旧棚子也特别难看……”村民郭晓飞提起昔日村容村貌,一脸无奈。
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乡村建设中,基础设施提升和垃圾清理是关系全局的重要一环。大郭王思公村下大力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硬化路面9000平米,安装路灯35盏,定期组织人力、机械清理街面垃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建强活动阵地,规划设置了村庄标志性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12套,对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多功能(教育、培训、会议)活动室进行改造提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村高质量完成改厕,人居环境有效提升。
大郭王思公村的美丽蝶变是武邑镇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镇坚持以实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常督导、常维护、常洁净为目标,聚焦国省干道沿线、坑塘垃圾点周边、村内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大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限期整改制。以衡水市和美乡村重点线路为切入点,打造沿武千路9个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区,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争取上级资金600万元,实施杨家庄、大里台省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村项目,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巷道红砖铺设2.6万平方米,发放垃圾桶1573个、安装路灯120盏、墙面美化4.1万平方米。
文化润,乡风更文明
走进孙庄村,文化墙色彩艳丽,“讲公德、树榜样”等话语润泽心灵。农家书屋内,各色图书摆放整齐,成为基层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充电站”。活动中心里,象棋、桌球等娱乐设施备一应俱全,备受老百姓欢迎。
巧妙利用“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该镇积极开展走访入户、张贴和发放宣传彩页等行动,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大喇叭”等形式宣传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陋习,重塑和谐、勤劳、淳朴、友善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以文化之韵涵养文明之花。绘制“墙体文化”1.1万平方米,让墙壁“说话”,成为引导群众树新风、倡新风的“活课堂”。积极推动文化建设,持续推进镇、村文化阵地建设,为村民们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更广阔的文化平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截至6月底,该镇举办文体活动1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文化素养。如今的武邑镇,“文明友善”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通讯员:刘智超
摄影:刘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