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的地名,取的是“日出初光之照”之意。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阳光海岸绿道考察调研,并同绿道边小广场上的市民和游客亲切交谈,赞誉“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时,我不由地想起了5年前游历日照的美好情景。


那是2019年的8月初。在北京读博士的亲戚小史,鼓动我趁暑假带孙女去他的家乡山东日照看看。最打动心弦的话是“一生要来趟日照,看看海边的日出,走走阳光海岸绿道!”


是年的8月3日,我坐Z159次列车来到了美丽的黄海之滨的“日光之城”。日照位于中国海岸线山东和江苏交界处的海州湾。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度地带,背山面海,海天一色,湾深水阔,海涛拍岸,不仅孕育了不冻不淤的深水良港——日照港,也拥有令人向往的黄金海岸和沙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既有空气湿润的江南特色,又有四季分明的北方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宜居城市。


来日照,清晨去海边看日出,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行程。清晨,一望无际的海天相接处,一片红光洒满海面,海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太阳,静谧而神秘。极目所及,犹如油画般的厚重感,美得不可思议。我去时,纵贯南北的海岸绿道,28公里还没有全修通,但别致的观景平台、诱人的运动步道、游客休憩广场的配套设施,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特别是日照市照顾老人、优惠儿童,许多浴场都是免费开放,更增加了感染力和吸引力……


小史的家在日照市区西边的莒县,那是古莒国的地盘。《史记》记载,“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春秋时期,莒国曾能和齐国、鲁国抗衡,其疆域鼎盛时期,东起黄海,西到沂水,南到江苏,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齐国和鲁国宗室发生内乱时,其公子多逃奔鲁国和莒国避难。其中,最为有名故事的就是齐桓公。齐襄公时,齐国国内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姜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则保护公子姜小白逃到莒国。后来公子姜小白用智谋回到齐国即位,齐桓公也成为“五霸之一”的第一霸,由此也衍生了“勿忘在莒”的成语典故。


在莒县,我们还见到了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的最长寿银杏树。野生状态的银杏树,在我国许多地区有残存。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前院有一株大银杏树。该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树干虬曲,枝繁叶茂。树高估计有30多米,胸径要10多个人才能合围,是我见到的最大的银杏树,据说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寺内有一小房子,传说当年刘勰写《文心雕龙》,曾在这里潜心著述。当代书法家王丙龙先生为此树题写了“天下银杏第一树”。


“赶海”,是属于日照的海之浪漫,是不能错过的角落。只要掌握好潮汐的变化,基本上每次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外来旅游者来说,不可能像当地赶海人那样,深夜打着手电、提着网兜、拎着小桶,熙熙攘攘去赶海。所以,8月4日下午,我们去刘家湾赶海园体会赶海的乐趣。赶海园对老人和1.2米以下孩子免票进园。这里距市区较远,但距我们住的旅店较近。赶海园海沙比较细,很柔软干净,很适合赶海。小史提前准备好了小桶、铲子、夹子等赶海用的工具。那天,我们捡到了皮皮虾和海贝,还有贝壳和蛤蚧等,另外还观赏到了大海退潮的盛况,满足了看海的想象,寻找到了自由和浪漫……


不知是谁写的一首诗,权作游“日光之城”的结尾吧!


“始于山海/不止山海,面向大海/揽初光入怀,蓝天、碧海、金沙滩/令人向往的阳光绿道,东方潮起时/风正好扬帆!”


作者:张锡杰  编辑:李耀荣